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在进行着,但在思品课程开卷考试的大背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加之受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不够浓厚,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学习。思品课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要解决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唯有进行教学改革,大力构建思品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任务。
一、更新观念和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奠定思想基础
放眼现今的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的特征是,教师的“教”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仅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提问中被步步控制着进行,学生作为主体发起的提问寥寥无几。传统的思品课教学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强调死记硬背,注重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丧失独立思维,不会和不善于发现问题,丧失主动探索的能力,不会探索就不会有创新。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因此,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抓好课前预习,为高效课堂打好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课前预习,把课前预习抓实、抓细,上课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更何况思想品德是理论性较强、注重情感和能力培养的学科。在学生做預习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三、设计精彩趣味的导入,为高效课堂做足引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
1.使用启发式导入法。如在讲“我国的环境国情”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2011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伤亡和损失,那么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点拨: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如滥伐林木、乱开垦荒地等等,破坏了环境。通过这样导入,既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计能引发学习兴趣的导语。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生活事例、诗歌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授节约资源时,把学生吃剩的面包带到课堂上,学生一下就对老师的行为产生兴趣,教师再乘机问如果全国人每天节约一个面包能解决多少人的饥饿问题,再引出本课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点燃高效课堂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心理学家研究记忆力时发现,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记忆痕迹,学习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它集音像图文于一身,具有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如在进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节的教学时,笔者播放了两组画面,一组是火星与地球的画面:火星上是一个荒凉的星球,冰冷的岩石、干涸的土地,没有生命,毫无生机;而地球上有山河湖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同是太阳系里的星球,却显示出不同的生命景象。在情景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与关爱,生命值得我们歌颂与赞美。此时,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场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学生思维的火种已“熊熊燃烧”,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生这个主体已“活”了起来。
五、联系时政,为高效课堂加入美味的调料
思品课是一门最富时代性的学科,关注时事,探究时政热点,联系社会实际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充实到教学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报刊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为高效课堂打造试验田
新课程标准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思品课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枯燥无味地只为考试,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厌学心理。初中生心智还未成熟,好学、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对于他们好动的天性而言,持久不变的课堂乃是一种束缚。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学习知识,培养的能力,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总之,思品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更新观念和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奠定思想基础
放眼现今的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的特征是,教师的“教”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仅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层层提问中被步步控制着进行,学生作为主体发起的提问寥寥无几。传统的思品课教学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强调死记硬背,注重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丧失独立思维,不会和不善于发现问题,丧失主动探索的能力,不会探索就不会有创新。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因此,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抓好课前预习,为高效课堂打好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课前预习,把课前预习抓实、抓细,上课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更何况思想品德是理论性较强、注重情感和能力培养的学科。在学生做預习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三、设计精彩趣味的导入,为高效课堂做足引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
1.使用启发式导入法。如在讲“我国的环境国情”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2011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人员、财产重大伤亡和损失,那么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点拨:造成这一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如滥伐林木、乱开垦荒地等等,破坏了环境。通过这样导入,既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计能引发学习兴趣的导语。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有关的生活事例、诗歌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授节约资源时,把学生吃剩的面包带到课堂上,学生一下就对老师的行为产生兴趣,教师再乘机问如果全国人每天节约一个面包能解决多少人的饥饿问题,再引出本课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点燃高效课堂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心理学家研究记忆力时发现,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增加记忆痕迹,学习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多媒体电教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示和传递手段,它集音像图文于一身,具有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如在进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节的教学时,笔者播放了两组画面,一组是火星与地球的画面:火星上是一个荒凉的星球,冰冷的岩石、干涸的土地,没有生命,毫无生机;而地球上有山河湖泊、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同是太阳系里的星球,却显示出不同的生命景象。在情景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与关爱,生命值得我们歌颂与赞美。此时,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场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学生思维的火种已“熊熊燃烧”,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生这个主体已“活”了起来。
五、联系时政,为高效课堂加入美味的调料
思品课是一门最富时代性的学科,关注时事,探究时政热点,联系社会实际都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充实到教学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从报刊杂志上了解我国的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为高效课堂打造试验田
新课程标准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思品课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枯燥无味地只为考试,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厌学心理。初中生心智还未成熟,好学、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对于他们好动的天性而言,持久不变的课堂乃是一种束缚。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学习知识,培养的能力,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总之,思品课的教学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教师尊重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