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免用腹带、早期翻身,对产妇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腹胀、子宫收缩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产科择期行剖腹产的产妇120
【机 构】
: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5153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免用腹带、早期翻身,对产妇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腹胀、子宫收缩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产科择期行剖腹产的产妇120例,按入院时间的顺序随机分成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即给予垫低枕平卧位、免用腹带,2 h后在护士的帮助下取半侧卧位,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 h、腹部用腹带包扎4~6 h,后取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腹胀、子宫收缩及泌乳量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免用腹带、早期翻身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充足,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抗菌肽作为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参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皮肤正常的微生态环境,增强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是皮肤屏障的免疫调节因素,其表达水平与某些感染性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皮肤病的治疗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目的 探讨10例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10例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手术前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加强心理
研究表明,端粒短缩、端粒酶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端粒酶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良恶性疾病的鉴别。端粒酶抑制剂有望成为肿瘤广谱治疗的新途径。
食物过敏是指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儿家长对食物过敏的错误认识及诊断的不明确,导致一系列的喂养和健康问题。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受遗传体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由T细胞介导,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胃肠道或皮肤反应。因此,了解食物过敏诊断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病史、饮食排除试验、食物激发试验等方法正确诊
炎症参与了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血流动力学引起血管壁炎性因子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激活血管壁炎性级联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的酶类逐渐使血管壁薄弱形成动脉瘤甚至导致其破裂。因此,炎症在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7种类型,其中以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AVS)法最为可靠,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不必考虑AVS检查;对于其它病例,特别是IHA,CT检查的结论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循证护理组130例和传统护理组130例,循证护理组对术
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颅内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主要考虑是由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反应共同引起。已有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壁中存在的炎性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且可分泌多种效应分子,削弱和破坏血管壁结构。因此,研究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及其效应分子在颅内动脉瘤病理生理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差异,将为探索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T细胞过度活化且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受环境与基因的共同调控。树突细胞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免疫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中均发挥作用,是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环节。人体血液中两组重要的树突细胞亚群是髓样树突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前者能通过凋亡细胞介导而活化,后者能表达Toll样受体及分泌干扰素α,均在系统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