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媒体纷纷触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它必将引发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现代教育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笔者在平时通过自己做课件,使用课件,给学生演示,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多媒体的运用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語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课堂的密度。
  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笔者使用自己用Authorware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5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5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2 运用多媒体声音功能,把握人物性格
  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录音方面,与普通录音机相比,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它具有非线性播放功能,即:它能根据需要,选择性播放某一片断,也能把若干个片断连起来播放。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和宝玉问过黛玉一个同样的问题:“黛玉读书没?”而黛玉回答两人的话却截然不同,颇令人回味。由于文中这两处回答是分散的,其间相隔大段文字,学生很难注意到其中微妙差别。实际教学时,笔者把黛玉的两次回答剪辑在一起,形成一个看似完整的声音片断,直观呈现在学生“耳”旁,这样两者的对比就显得鲜明充分,学生对林黛玉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声音不同于文字,它是一种“流”,具有不可逆性,稍不留神就可能漏过关键信息,在这点上它能起到凝聚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有效利用声音的这一特性必能事半功倍,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笔者把陆谦等人密谋害林冲时的一段对话描写制作成录音,让学生注意分辨人物身份,并试着概括对话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话中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语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较之一段简单的文字,效果天壤之别。
  此外恰当运用声音还能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情境。教《荷塘月色》前,播放一曲淡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祝福》时配一段风雪呼啸的背景音乐,均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教学效率。
  3 运用多媒体文本的功能,灵活醒目地传达关键
   信息
  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如能根据需要按不同顺序展示文字信息,字体多样,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还具有切换功能和删除功能等。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出信息,并按照不同顺序投影在大屏幕上。对一个被打乱语序的复杂语段进行排序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杂乱无序的信息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出错。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则可以有效地降低问题的复杂性,因为计算机中所有文字都可以自由拖动,随意摆放,学生完全可以对各种可能的排序方式进行穷举,以找到一种最佳方式。
  这种方式用之于的作文教学,尤其有意思。讲解一篇范文,难免涉及字斟句酌以及语句的删改组织问题,通常的做法不外两种,要么在黑板上抄上一段文字,要么学生人手一份,这两种做法的缺陷显而易见,即涉及大段文字的修改或重新组织时,教师无从下手,总不能在黑板上搞“拼图”游戏吧?笔者曾经这样设想:教师先从一个最简单的词语开始,例如“下雨”,而后由学生将其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天空下起了小雨”,或“细雨飘飘扬扬地飞着”,然后发动所有学生对这些句子或补充或润色或者炼字,最终打造出一个意思完整、语言优美的篇章段落。
  显然,依靠传统的教具(黑板 粉笔)上这种课是不现实的,因为其中涉及的信息量太大,让教师在高强度高频率的反复擦写中上这种课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计算机以其高效灵活信息处理方式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任何形式的擦写修改,只在片刻之间,更令人欣慰的是教师再不必面对令人讨厌的漫天飞扬的粉笔灰,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即可轻松高效地完成这种作文训练课。
  4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整合对教师素质的
   要求
  1)时时处处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单元计划、教师演示文稿、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要以此为基础。
  2)要突破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的思想方法,用联系的、多学科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
  3)要有创新意识,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以创新为荣。
  4)要有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打破常规解决问题。
  5)要有创造能力,由于人的创造能力是在继承前人已经创造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还要掌握吸收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成果。
  6)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愿做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干、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有效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  利用学具开展教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恰
沥青路面是当前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路面形式,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