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m9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中运用的留白艺术,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利用作品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在作品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扩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关键词】小说教学 留白艺术 作品主题 审美内涵
  
  对于小说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就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课文分析,依据故事情节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这是我们进行小说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看这远远还不够。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是用形象说话的,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小说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选入中学教科书的绝大部分是短篇小说,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通过一个或几个片段来塑造人物,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本身就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为读者提供了许多想象和品味的空间,为我们留下了相当多的“飞白”。教学中,利用作品留有的这些“无画处皆是妙境”的艺术留白,引导学生在作品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扩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下面就小说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利用谈一下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利用小说中的留白可以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一篇小说的主题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文学作品社会意义的体现。把握住小说的三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可是,如何加深对小说主题的挖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呢?例如进行鲁迅小说《祝福》的教学,通过分析祥林嫂所处的那个典型的社会环境,分析祥林嫂的肖像及个性语言等,学生能够认识到是封建礼教害死了祥林嫂。从一般意义上说,这已经完成了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作品本身的留白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引领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祥林嫂活了四十来岁,她第一次来鲁镇时只有二十六七岁,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只是她这以后悲剧命运的几个片段,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祥林嫂的悲剧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从祥林嫂第二次嫁人开始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从阿毛被狼吃掉开始的,这说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表层次的。如何使学生由表及里进一步加深理解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作品中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
  教学中,在完成了一般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利用作品中的留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祥林嫂是第一次到鲁镇那年春上死了丈夫,她的丈夫比她小十岁,依据当时的社会习惯来推断,祥林嫂和祥林的婚姻维持了近十年,请你据此展开想象:祥林嫂从出嫁到祥林死这近十年的婚姻生活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具吸引力,学生投入了极高的积极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同学们都认识到祥林嫂的第一次婚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根本不可能有幸福可言,更不要说爱情了,这样的婚姻正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即便祥林不死,这婚姻也根本没有幸福可言。从文中对她婆婆的交待,祥林嫂这近十年的婚姻生活其实就是十年的奴隶生活,吃尽了辛苦,受尽了婆婆的虐待,否则,她是不会从婆婆家逃出来的,因为从后面的情节我们知道祥林嫂是个多么安分、耐劳的人。在鲁四老爷家,祥林嫂做活顶得上一个男劳力,从不惜力气,这样的生活竟让她能胖起来,并且脸上有了笑影,可见,封建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更有甚于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通过这样的研究,填补了作品的空白,使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祥林嫂的悲剧从她嫁给祥林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换个角度,即便是没有后来的被逼再嫁,她也只能是在鲁四老爷那样的地主家做奴隶,直到没有了剥削的价值为止,其结局同样是悲剧性的。这样,学生对作品内容理解就更透彻,对作品的反封建主题认识就更深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像祥林嫂那样的劳动妇女只有死路一条。这样,利用小说中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并充实留白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小说的主题,教师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利用小说中的留白可以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
  
  在小说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留白,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研究范围,丰富作品的内涵,并可以从作品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东西。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多少年来始终是中学教科书的保留篇目,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分析上。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往往概括为:作品通过玛蒂尔德的悲剧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其实,这样的教学远远没有发掘出作品的美学价值,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解读作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玛蒂尔德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缺憾有闪光点的可爱的形象。而那个整天为虚幻的梦想垂泪不止的她之所以经受住人生这么大的磨难,成为坚强的玛蒂尔德,她的丈夫路瓦栽功不可没。在从前的教学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看似卑微的小人物。其实,这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作品中对他的直接描写很少,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大片的“无字处皆有其意”的“飞白”。结合对他的描写,利用情节本身的留白,走近路瓦栽,不失为一堂很有价值的文学鉴赏课。
  在分析完玛蒂尔德这一形象后,启发学生根据作品的留白展开想象:路瓦栽是如何弄到舞会的请柬的?当他的太太为没有合适的衣服参加舞会时,他的心情怎样?当玛蒂尔德在舞会上陶醉时,在会场外的他是怎样的心境?当发现项链丢失,玛蒂尔德瘫坐在椅子上,路瓦栽出去找了一夜,你能想象那一夜他的感受吗?在确定了项链是无法找回了,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时,他拿出了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又到处借贷,你能想象他所承受的重负吗?十年的艰辛他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学生通过这些空白设身处地展开想象,拉近了自己和人物的距离,真正地认识了路瓦栽——他有责任心,对妻子体贴入微,忠于爱情,临事不乱,沉稳、坚强的男子汉。这样的研究之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路瓦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身上有那么多的闪光点,就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微不足道的,在没有丢失项链之前玛蒂尔德也看不起他,可当大难来临时,他却是为玛蒂尔德撑起一片天空的大树,没有他就没有那个坚强的玛蒂尔德。通过这样的探讨学习,学生对作品的主题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篇小说其实也是一首爱的赞歌。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作品留有的空白深入发掘作品内涵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并且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这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教无定法,可是在许多可行的方法中总会有相对更科学、更有效的,利用作品中的留白进行小说教学无疑是这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之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小说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能够使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教学真正有所突破,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作品,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作品主题,能调动学生更深层次挖掘作品的积极性。从学生角度来看,诸多的“无字处皆有其意”的留白为他们提供了大胆发挥自己创造性想象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了施展自己才智的天地,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文本,而且养成了积极思考、认真研究的好习惯,这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形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于宏伟,黑龙江七台河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增加了选修课本,它给语文教改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利用好选修课教材,成为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对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之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材;选修教材;教材改革;语文教学    选修课的设置是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
[教学设想]  《北方》是艾青的代表诗作之一,是作者1938年流徙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诗人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诗人倾吐了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情感和呐喊。  这首诗语言平实浅易,在文句上学生阅读没有什么障碍,而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悲哀、苍凉、沉郁,学生也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学生的解读往往就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事项所做的解释,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说会计报表是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笼统反映,而会计报表附注则是对会计报表的详细说明。    一、会计作弊原因分析    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投资分析则是投资人了解投资对象经营情况和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手段。然而近几年财务报表造假这一现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将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本文深入浅出的探讨了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与信息劳动技术以及社会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历来是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一个艺术主题,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示例来探析语文新课导入的“
据新华社电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在宣布这一结果时,瑞典皇家科學院说略萨获奖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在获奖之后非常高兴,激动之余也表示被授予这项殊荣是诺贝尔文学奖“对拉美文学和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承认”。  此次颁奖之前,瑞典文学院
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具有一定的限定性,但也极具开放性,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但选择的自由度恰恰又体现了作文题除了“形散”外,更有“神不散”的特征。考生写作时不同的
【摘要】由于人们“心”的不同,观察角度各异,从而使世间万物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就能在写作中让文章尽现其美。  【关键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能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只有一个大自然,大自然用它的大手笔造就了万物,万物展现人们面前的现象(原生相)是一致的。但当万物用“心”,再次显现其极致时,便有了千万个美貌,因为世间没有相同的树叶。不但如此,即便是万人审视一物
诗歌作品客观上存在着音韵层、形象层、意蕴层等多个层面。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应采用的“读-品-悟”的教学方法,从不同层面解读诗歌。所谓“读”,就是通过对音韵层的关注,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