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中优秀传统文化之于陕西精神涵育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4kaka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关中地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以戏剧、民间工艺、饮食民俗等为代表的优秀关中文化,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陕西故事,塑造陕西形象,传承陕西精神的宝贵资源.关中优秀传统文化之于陕西精神涵育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弘扬关中优秀戏曲文化有利于培育家国情怀;第二,弘扬关中优秀手工艺文化有利于传承工匠精神;第三,弘扬关中优秀民俗文化有利于传承良风益俗.
其他文献
近期,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这部反映抗美援朝史诗般的影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动人情景.这部电影使我想起了我的姥爷刘志忠.rn加入抗战决死队rn1911年9月,老刘家的第6个孩子出生,取名刘志忠.rn人如其名,他用一生诠释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志向.rn老刘家是山西大同浑源县沣台铺村的普通农户,脚踩黄土,倚北岳恒山,傍桑干浑河,世代务农,同时精于木工.时局的动荡使老刘家家境贫寒,在村子里,瘦小的刘志忠处处受人欺负.
期刊
1964年3月25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的一家医院里,一位华裔老妇人因患脑栓塞突然去世,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位在孤独中死去的华裔女性就是在美国学术界颇为知名的“芝加哥派”社会学家谭金美(Rose Hum Lee,1904-1964年).
期刊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班彪晚年潜心续写《史记》,受父亲影响,班固也开始留意汉事.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王充到京城洛阳游学,拜访班彪,对班固的才能和志向赞赏备至,认为班固将来必定能完成撰著汉代历史的重任.
期刊
唐中宗时政府中官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中书、门下两省封的,一种是皇帝封的.皇帝封的官又叫做斜封官,同堂论坐,斜封官总是低人一等,处处被人看不起.那么,为什么唐人看不起斜封官呢?唐朝武后执政时有位名臣,叫做刘祎之.这个刘祎之因为同武后政见不和,被罗织罪名赐死家中.
期刊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天山为界限划分为北疆与南疆.历史上,新疆农牧业地理分布格局经历了原始农业南北疆平均分布,到两汉至元明时期南疆以农业为主、北疆以游牧业为主的“南耕北牧”格局,再到清代向“南北同耕”格局转化的演变历程.清代新疆农牧业地理分布格局的转化是清政府持续推广屯田、准格尔部四散逃亡北疆空虚、中原移民入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边境各口岸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促进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加强了与南亚邻国的联系与合作.当前,西藏边境口岸建设存在地理条件不佳、布局不完善、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全面推进口岸开发开放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口岸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建好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升与邻国的互联互通水平,以促进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恩格斯生态思想阐明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人类在利用或改造自然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揭示了制度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途径,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光芒.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法制文明建设不完善、公民“知行不一”三大层面的问题.恩格斯生态思想带给我国的启示,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导公民践行生态文明,顺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亚东口岸历来是一个在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上举足轻重的地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殖民者觊觎西藏,施压清政府开通亚东口岸.英籍税务司赫德操纵中英谈判,最终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及《藏印议订附约》.在近二十年时间里,戴乐尔等五任英籍税务官先后管理亚东口岸,该口岸实施特殊的税制,中方除遭受巨额海关进口税的损失外,西藏及西南内地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地,英国侵略者的魔爪随之伸进了西藏.亚东口岸开通前后的历史,是近代史上清政府丧权辱国、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片段.
“非遗”项目是全球化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间文化双向互动的产物,陕西“非遗”项目文化在对外传播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非遗”项目对外传播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重点是华阴老腔等10个项目,有政府组织和民间自发两种对外传播交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文化积淀深厚,创新精神浓烈,容易引起境外观众共鸣;传播路径宽广,形成了合力,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守正出新,内涵为王,是推动“非遗”项目“走出去”的陕西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综合考察国际、国内两方面形势后实现了新时期外交的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实施超越意识形态的、不结盟和服务于国家现实利益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具有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显著特征.它带给我们的启示: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是制定外交战略的前提,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战略的出发点,善于运用创见性的方法处理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挥中国外交智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