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基质固相分散-离子液体双水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粮谷中的三嗪类除草剂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动态基质固相分散与离子液体双水相微萃取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效、绿色、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用于萃取粮谷中残留的5种三嗪类除草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目标物进行分离和测定。以离子液体为萃取溶剂,样品经基质固相分散法处理后,采用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富集目标分析物,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判断各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时,目标物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9),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62~0.76μg/kg和2.06~
其他文献
低氧是传统气调贮藏技术中采用的主要措施之一,可显著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和缓解其采后生理紊乱症状。在气调贮藏期间,低氧环境可降低果实呼吸作用,减少乙烯的生物合成,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更好地维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含量等品质指标水平。然而,一般认为低氧会对果实的风味品质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综述果实气调贮藏过程中低氧对其主要糖分、有机酸和挥发性香气组分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对其生化和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改善气调贮藏果实的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水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冷冻水产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波动会导致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品质劣化。本文综述了冷链流通过程中温度波动对冷冻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并从多个角度总结了改善冷冻水产品品质的新兴技术,以期为冷链流通过程中冷冻水产品的品质保持和调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检测稻田水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的方法.样品通过体积分数为0.10%甲酸-
以克罗诺杆菌属具有代表性的2株模式菌株(丙二酸盐阳性克罗诺杆菌和阪崎肠杆菌)为实验对象,建立了一套集一步法DNA提取和快速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为一体的速测技术体系。通过优化,建立的快速real-time PCR程序可将扩增时间由普通程序的82 min缩短至27 min 18 s。建立的一步快速DNA提取流程,取样后仅需12 min热循环反应即可直接获取DNA,简便快捷。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快提法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 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OPLS)法分析不同贮存时间的冰鲜鸡肉(1、3、5、7、10 d)和鲜鸡肉(0 d)的代谢物,从中筛选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和核苷酸降解产物。在冰鲜鸡肉贮存过程中,苯丙氨酸、色氨酸、棕榈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上升,肌肽、鹅
本研究从深圳口岸获取我国三文鱼主要进口国(法罗群岛、挪威、智利、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三文鱼样品共16份,并采集中国产三文鱼(虹鳟)样品2份,分析三文鱼肌肉、表皮、鳞片以及骨骼中的碳、氮、氢、氧、硫稳定同位素比值,比较不同产地以及不同部位同位素分布差异,采用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进行判别。三文鱼的碳、硫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具有显著的产地差异。不同组织之间同位素呈现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效应。鳞片以及表皮同位素比值对产地的指示效果优于肌肉和骨骼,结果表明采用稳定同位素能完全将以上产地的样品区分开,且还能将中国的虹鳟与
建立一种特种乳中乳源动物成分快速鉴别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通过筛选建立8种不同乳源物种检测的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里可同时检测4种乳源的特异性靶基因,绝对灵敏度达0.1~5 pg/μL,检出限可达0.1%。同时,建立了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样品裂解后可在12 min左右完成96个样品的DNA提取,大大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特色乳产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标识不准确的产品比例达36.36%。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能捕捉环境中Cu2+的特性,以及纳米金放大电信号的作用,制备甲烷氧化菌素功能化纳米金,通过将其修饰金电极的溶出伏安法对Cu2+进行特异性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Cu2+浓度的对数在10 nmol/L~1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6009,检出限为1.15 nmol/L(信噪比3)。结果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电化学新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可以为未来食品中Cu2+的检
多糖是可再生的天然大分子物质,具有显著的增稠、胶凝、乳化等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常作为添加剂应用。然而,多糖种类繁杂、结构差异大、流变特性多样,长期以来国内有关多糖流变学特性的报道相对有限。本文从多糖水溶性高分子的本质特征出发,综述了食品多糖增稠、胶凝、乳化特性及其凝胶化影响因素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了非凝胶多糖和表面活性多糖分子聚集的原理,旨在为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分析品种、年份与产地及其交互作用对大米矿物元素含量造成的差异,筛选有效特征指标,结合统计分析进行产地判别。以连续3 a(2016—2018年)在查哈阳、五常和建三江地区种植9个品种的90份田间试验样本为研究目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样品的52种元素。结果表明:Mg、Ca、Cr、Mn、Zn、As、Rb、Sr、Ag、Cd、Ba、La、Sm、Dy、Ho、Er、Pb、U受产地影响较大;Na、Mg、Al、Ca、Pb、U、V受年份影响较大;Na、Cr、Co、Ni、Tl、U、Mg、Al、La、Ho受品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