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一种既竞争又融合的关系。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构成的挑战和机遇。作者最后提出了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53-02
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1.1 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8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604家,总市值12.23万亿元,在全球排名第四。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资产总计46.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3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42.6%。基金公司61家,发行基金439只,基金总份额2.57万亿份,基金净值1.94万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手,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1.2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 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 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1.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2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替代及深层原因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下降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而导致的,它直接表现为资本市场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侵蚀。
2.1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劲,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自1991年以来截止2008年7月资本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由14家变为了1608家,市值由109亿元变为240203.64亿元,而且放开了B股和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发展。
(1)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使得商业银行在取得资金方面,即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丧失了其传统优势。在资本市场不发达时期,从居民的角度讲,投资方式单一,对银行而言,储蓄资金的来源非常稳定,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问题,而且由于不存在金融同业在资金来源上的竞争,利率也比较低。然而商业银行拥有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来源的局面被资本市场發展和金融创新所打破。
(2)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也在逐步丧失其传统的收入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为融资者提供了全新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与商业银行的贷款相比较,对于那些大企业而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更有吸引力。我国企业在传统的融资体制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金融资困难,银行所能提供的只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保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而企业为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却远远得不到满足,以银行贷款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经营风险上升。因此我国企业一直患有严重的“资本金缺乏症”,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重。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恰恰为极度缺乏资本金的企业提供了筹集资本金最为便捷的渠道。这样,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迅速增长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作用下降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如(表1)所示,资本市场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2.2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分析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挑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并不是完全的排斥,商业银行除了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载体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2.1 资本市场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场所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银行上市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纽约证券交易所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0%;在NASDAQ上市的银行也有9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9%;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深发展、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在沪上市,其中浦发银行上市募集资金40亿,其上市前的资本充足率是8.88%,上市后达到19%,民生银行上市筹资40.9亿,使资本充足率由l0.48%提高到21.3%。在资本金充足的保证下,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置换、兼并、重组等运营方式,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开展金融创新,实现规模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
2.2.2 银行的发展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还是个不完善的市场,仍然存在产品结构失衡和产品种类单调现象,这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银行的参与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宏观层方面,一个稳健发展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结构,银行上市有利于改变我国金融业产权单一、缺乏活力、效益不高的现状,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增强市场的投资氛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微观方面,银行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表现是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这不仅会降低资金需求者的利息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另外,还会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投入更多,从而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金融服务,进而完善资本市场的不足。
3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策略
从今后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将通过资产证券化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介入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然而,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在涉及到资本市场领域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仍需进一步推进。
(1)负债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被动负债转向部分主动负债,以银行自身的资产和信用为依托,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此举一方面可以为银行筹集资金、充实银行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它还可锁定银行的负债期限,减少流动性风险敞口。
(2)资产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展新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银团贷款、消费信贷、为证券公司提供质押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和承销业务贷款、为非券商提供股权质押贷款或其他金融资产质押/抵押贷款、对拟并购上市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适当的证券投资,主要包括持有适量的国债、企业债券及金融衍生品,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此外,商业银行还可推进资产的证券化,将较长期限的信贷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通过“打包”对其进行证券化处理后在债券市场上进行销售,赋予资产以流动性,降低银行整体资产的久期,优化存量资产结构。
(3)是中间业务创新。一是要继续扩展目前已有的一些基础性中间业务,包括代理发行国债和投资基金、基金托管、保险业务、票据结算、银行卡业务等。二是要积极拓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包括理财咨询服务、企业并购、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业务、保理业务等。商业银行应在目前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它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1] 仇高擎.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刻变革与商业银行的历史性机遇[J].新金融,2007(05).
[2] 李兴智.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及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05).
[3] 宋清华.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性分析[J].金融研究, 2002(5): 74-80.
[4] 尹恒.银行功能重组与银行业转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 詹向阳.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意义[N].金融时报, 2006-01-22.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53-02
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1.1 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8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604家,总市值12.23万亿元,在全球排名第四。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资产总计46.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3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42.6%。基金公司61家,发行基金439只,基金总份额2.57万亿份,基金净值1.94万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手,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1.2 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 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 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1.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2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替代及深层原因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下降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而导致的,它直接表现为资本市场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侵蚀。
2.1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关系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强劲,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产权交易、风险定价公司治理的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国自1991年以来截止2008年7月资本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由14家变为了1608家,市值由109亿元变为240203.64亿元,而且放开了B股和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的发展。
(1)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使得商业银行在取得资金方面,即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丧失了其传统优势。在资本市场不发达时期,从居民的角度讲,投资方式单一,对银行而言,储蓄资金的来源非常稳定,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问题,而且由于不存在金融同业在资金来源上的竞争,利率也比较低。然而商业银行拥有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来源的局面被资本市场發展和金融创新所打破。
(2)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也在逐步丧失其传统的收入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为融资者提供了全新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与商业银行的贷款相比较,对于那些大企业而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更有吸引力。我国企业在传统的融资体制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金融资困难,银行所能提供的只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保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而企业为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却远远得不到满足,以银行贷款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经营风险上升。因此我国企业一直患有严重的“资本金缺乏症”,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重。而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恰恰为极度缺乏资本金的企业提供了筹集资本金最为便捷的渠道。这样,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迅速增长而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作用下降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如(表1)所示,资本市场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发展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

2.2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分析
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挑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并不是完全的排斥,商业银行除了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载体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2.1 资本市场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场所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银行上市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纽约证券交易所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0%;在NASDAQ上市的银行也有900多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9%;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我国到目前为止有深发展、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在沪上市,其中浦发银行上市募集资金40亿,其上市前的资本充足率是8.88%,上市后达到19%,民生银行上市筹资40.9亿,使资本充足率由l0.48%提高到21.3%。在资本金充足的保证下,银行可以通过资产置换、兼并、重组等运营方式,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开展金融创新,实现规模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
2.2.2 银行的发展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它还是个不完善的市场,仍然存在产品结构失衡和产品种类单调现象,这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银行的参与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宏观层方面,一个稳健发展的资本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结构,银行上市有利于改变我国金融业产权单一、缺乏活力、效益不高的现状,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增强市场的投资氛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微观方面,银行快速发展的一个显著表现是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这不仅会降低资金需求者的利息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另外,还会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投入更多,从而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金融服务,进而完善资本市场的不足。
3 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策略
从今后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将通过资产证券化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介入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将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然而,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在涉及到资本市场领域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仍需进一步推进。
(1)负债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被动负债转向部分主动负债,以银行自身的资产和信用为依托,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此举一方面可以为银行筹集资金、充实银行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它还可锁定银行的负债期限,减少流动性风险敞口。
(2)资产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展新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银团贷款、消费信贷、为证券公司提供质押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和承销业务贷款、为非券商提供股权质押贷款或其他金融资产质押/抵押贷款、对拟并购上市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适当的证券投资,主要包括持有适量的国债、企业债券及金融衍生品,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此外,商业银行还可推进资产的证券化,将较长期限的信贷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通过“打包”对其进行证券化处理后在债券市场上进行销售,赋予资产以流动性,降低银行整体资产的久期,优化存量资产结构。
(3)是中间业务创新。一是要继续扩展目前已有的一些基础性中间业务,包括代理发行国债和投资基金、基金托管、保险业务、票据结算、银行卡业务等。二是要积极拓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包括理财咨询服务、企业并购、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业务、保理业务等。商业银行应在目前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它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1] 仇高擎.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刻变革与商业银行的历史性机遇[J].新金融,2007(05).
[2] 李兴智.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及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05).
[3] 宋清华.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性分析[J].金融研究, 2002(5): 74-80.
[4] 尹恒.银行功能重组与银行业转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 詹向阳.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意义[N].金融时报, 200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