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转型的理论思考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转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论题。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话语,高等教育转型被广泛运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多方面,涉及高等教育论域中的多个主题并触及高等教育的核心论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高等教育转型本质上是对高等教育整体进行组织再造与系统重构的过程,制度与文化是高等教育系统重构的关键点,核心内涵与目标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高等教育转型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高等教育转型问题系统研究发展出一种“转型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转型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地国际化”虽然作为一个新术语备受关注,却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跨境流动“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本义的强调与回归。但它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新阶段,不容忽视。中国要想通过“在地国际化”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有必要从三个方面破旧立新:价值取向方面,破畸重流动性指标之“旧”,立普惠性国际化之“新”;责任归属方面,破特定部门负责之“旧”,立全员参与之“新”;实现路径方面,破碎片化国际课程之“旧”,立体系化国际课程之“新”。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育领域要适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从教育制度范畴来说,教育体系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状况的整体设计与系统描述,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它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人才体系为支撑,较好地体现了内涵发展、系统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
一、重理念公平、轻技术公平为自主招生制度埋下隐患rn自主招生在试点早期曾引起广泛的有关“自主招生制度是否需要考虑公平”的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自主招生公平与效率究
期刊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视野开阔,善于利用新科技解决问题;然而,对现成知识、科技产品的过分依赖削弱了其独立思考能力,长期处于家庭目光的中心又带来了以自我为中心、协作精神低下、社会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为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全新的特征及培养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耐心沟通并使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促进其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自己;在实践中开展教育,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校仅22年,便跃升至世界知名大学,成为亚太地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国际化战略是其成功办学的显著战略。文章以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提出的创业型大学转型“五要素”模型和亨利·埃兹科维茨“三螺旋”模型为基础,结合美国高等教育学家赫尔姆斯的全面国际化理论,分析了南洋理工大学在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国际化战略的特征和成功经验,为“双一流”背景下中国创业型大学在“创业型大学”和“国际化”发展的“双初”阶段找准定位,实施国际化战略,向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提出大力发展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号召。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培养理念与当前的产业变化、未来发展需求不相匹配,课程设置刚性固化,培养过程逐渐封闭等问题。文章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调整专业设置、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协同合作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虞永平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实践方案及其落实的过程。支撑这些活动的是课程资源。”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的限制,资源库建设是当前幼儿园发展的趋势所在。我园理清并确立了包含物质资源库和电子资源库的园级资源库范畴,本文重点就云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来看园级资源库的实施路径。本研究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表、一书、一码”三条路径,即通过围绕课程主题的绘
期刊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实践基础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提高大学治理绩效。文章在大学治理视域下对高校管理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高校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架构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内部组织框架的构建、权力运行机制的协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大学治理视域下构建高校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关键因素。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观念,劳动创造历史,也将开启未来.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开展劳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正在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需求人群和集中资源办大事的强大再分配机制是其他国家难以具备的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合理评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并准确预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度,科学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均衡度、辨识度以及对高等教育顾客差异性需求的满足度,恰如其分地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尺度和限度,避免发展不足错失高等教育发展良机并阻碍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引领和促进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