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首先分析了竹木结构的概述及应用优势,介绍了它的外形、硬度以及吸水性等性质与特点,同时也分析了它在建造材料中有着生态效应、可再生、节能等的应用优势。其次从它的发展历史着手,从国内到国外,分析了竹木的发展史。接着介绍了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从它与其他建造材料的连接方式入手,分析了不同的连接方式,同时也提到了在應用过程中它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陈述防腐木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来更好的体现出它的应用方法。最后,介绍了它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艺术表现,以及为其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竹木结构;景观小品;应用
一、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史
(一)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景观小品中竹木结构的应用,由最初的无到有,这都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技术的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简单的生活设施小品座椅来说,之前在景观中应用最多的座椅就是石椅或金属座椅,但使用率却不高,后来设计师将竹木运用其中,不论什么天气或条件都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率。同时也正是竹木的导热性能比石材的稳定,温度上让人们备受青睐。后来,经过人们对竹木的加工生产,以及对其缺陷的处理和保护,竹木结构在越来越多的景观建设中被引入。人们不仅考虑其本身特点,还在设计的美观程度上花费更多的心思,让景观小品在设计上严谨的同时又不缺失美感与创意。
(二)国内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竹结构与木结构在使用方面和保护措施方面大致相同。早在辽朝的山西省应县就建立了木塔,该建筑充分展现了木结构的硬度与承载力的特点,以及在建造材料中的应用。木塔在建造方面,整体结构运用干燥的木材,并将关键部位外露在空气中,一方面可以防止木材受潮,另一方面也避免木材的腐朽;在木柱底下用础石铺置,一方面防止木柱与地面接触后受潮,另一方面防止白蚁顺着木柱爬上来危害结构;最后在木材表面进行刷漆,一方面为了使木材美观且色泽统一,另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木材着火、虫蛀。所以木结构从辽朝至今的建筑物里经常被使用。
早在唐代对竹木结构就有了严格的生产方法。后来到了宋代的建筑中,通过比例关系、跨度的大小等更加合理的进行选材,体现出竹木结构的强度原则。我国竹木结构不仅在建筑方面别具一格,而且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国外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程
探索发现国外竹木结构的应用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那时候的西方人,在建庙宇时就运用了木结构。西方竹木结构方面的应用和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代代相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他们却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沉浮。在西方砖石的建筑是一种主流,竹木结构的应用无论是在建筑中还是景观中都应用的比较少,更没有相关的技术,只有在一些民间建筑中有所体现,却对整个西方影响甚微。国外的景观中,竹木结构的应用更是不见踪影,几乎找不到相关的案例,只有近代才渐渐出现。
二、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竹木结构的连接方式
一般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对竹木的结构要求不高,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很简单。最常见的通常有金属、榫卯、胶粘、捆绑等方式。
用螺栓、铁钉、铁链来固定的是金属连接。例如英国Studio Weave设计的最长的公共板凳,设计师用回收的热带硬木板,设计上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将其与不锈钢作为连接方式,沿着蜿蜒的轨道制造出了长为620米,可以提供800名成年人就坐的旋转环绕的长椅。用简单的图形表现竹木与金属件的连接,让人更加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在两个木构件上将凸出部分榫和凹进部分卯相结合是榫卯连接。例如德国设计师Tilo弗兰克设计的丹麦EKKO通道,整个通道的地面是钢筋混泥土路面,弯曲状的外观是由俩百多个大小不一的木质框架组合而成。这里的框架就是采用了这种连接方式,这样的方式又分为好多,种类繁多。
(二)竹木的劣化及保护措施
没有经过处理的木材放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发生劣化,从而导致使用功能下降。我们所知道的木材劣化有腐朽,虫蛀等。而竹子最主要面临的就是要做好保养和防裂。竹木它也有一定的弊端,面对这些弊端,只有做好保护措施,才能使竹木在建造材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优势。
三、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一)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原则及艺术表现
竹木结构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艺术表现方法较多,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主要体现在:在设计中一定要以人为本,不单单是要实用更要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在设计中还要有创意,要把当地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通过某种设计符号体现出来;在设计中更要注重生态观念,选用环保材料的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人具有生态保护观念。
景观小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在设计上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历史文化,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表现出记忆、想象、体验和价值等因素,能够给观者带来美好的联想。
(二)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景观中竹木结构的应用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日常的休憩、观赏的功能,所以绝大多数的竹木结构都不要求有多复杂的结构。由于现在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创新,所以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选材,还要有创新。
竹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可再生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吸声性能的建造材料,不仅被广泛的应用于景观小品设计中,还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尽管竹木在景观中的运用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形式多样,但它们在结构上却有共同点。在未来的景观建设中,分析竹木结构与其他建造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竹木的劣化及保护措施,对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更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易军.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2]徐德秀.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
关键词:竹木结构;景观小品;应用
一、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史
(一)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景观小品中竹木结构的应用,由最初的无到有,这都是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技术的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简单的生活设施小品座椅来说,之前在景观中应用最多的座椅就是石椅或金属座椅,但使用率却不高,后来设计师将竹木运用其中,不论什么天气或条件都大大提高了它的使用率。同时也正是竹木的导热性能比石材的稳定,温度上让人们备受青睐。后来,经过人们对竹木的加工生产,以及对其缺陷的处理和保护,竹木结构在越来越多的景观建设中被引入。人们不仅考虑其本身特点,还在设计的美观程度上花费更多的心思,让景观小品在设计上严谨的同时又不缺失美感与创意。
(二)国内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我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竹结构与木结构在使用方面和保护措施方面大致相同。早在辽朝的山西省应县就建立了木塔,该建筑充分展现了木结构的硬度与承载力的特点,以及在建造材料中的应用。木塔在建造方面,整体结构运用干燥的木材,并将关键部位外露在空气中,一方面可以防止木材受潮,另一方面也避免木材的腐朽;在木柱底下用础石铺置,一方面防止木柱与地面接触后受潮,另一方面防止白蚁顺着木柱爬上来危害结构;最后在木材表面进行刷漆,一方面为了使木材美观且色泽统一,另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木材着火、虫蛀。所以木结构从辽朝至今的建筑物里经常被使用。
早在唐代对竹木结构就有了严格的生产方法。后来到了宋代的建筑中,通过比例关系、跨度的大小等更加合理的进行选材,体现出竹木结构的强度原则。我国竹木结构不仅在建筑方面别具一格,而且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国外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历程
探索发现国外竹木结构的应用最早是在古希腊时期,那时候的西方人,在建庙宇时就运用了木结构。西方竹木结构方面的应用和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代代相传,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他们却在发展过程中几经沉浮。在西方砖石的建筑是一种主流,竹木结构的应用无论是在建筑中还是景观中都应用的比较少,更没有相关的技术,只有在一些民间建筑中有所体现,却对整个西方影响甚微。国外的景观中,竹木结构的应用更是不见踪影,几乎找不到相关的案例,只有近代才渐渐出现。
二、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竹木结构的连接方式
一般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对竹木的结构要求不高,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很简单。最常见的通常有金属、榫卯、胶粘、捆绑等方式。
用螺栓、铁钉、铁链来固定的是金属连接。例如英国Studio Weave设计的最长的公共板凳,设计师用回收的热带硬木板,设计上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将其与不锈钢作为连接方式,沿着蜿蜒的轨道制造出了长为620米,可以提供800名成年人就坐的旋转环绕的长椅。用简单的图形表现竹木与金属件的连接,让人更加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在两个木构件上将凸出部分榫和凹进部分卯相结合是榫卯连接。例如德国设计师Tilo弗兰克设计的丹麦EKKO通道,整个通道的地面是钢筋混泥土路面,弯曲状的外观是由俩百多个大小不一的木质框架组合而成。这里的框架就是采用了这种连接方式,这样的方式又分为好多,种类繁多。
(二)竹木的劣化及保护措施
没有经过处理的木材放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发生劣化,从而导致使用功能下降。我们所知道的木材劣化有腐朽,虫蛀等。而竹子最主要面临的就是要做好保养和防裂。竹木它也有一定的弊端,面对这些弊端,只有做好保护措施,才能使竹木在建造材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优势。
三、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一)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原则及艺术表现
竹木结构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艺术表现方法较多,当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主要体现在:在设计中一定要以人为本,不单单是要实用更要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在设计中还要有创意,要把当地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通过某种设计符号体现出来;在设计中更要注重生态观念,选用环保材料的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人具有生态保护观念。
景观小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在设计上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历史文化,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表现出记忆、想象、体验和价值等因素,能够给观者带来美好的联想。
(二)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景观中竹木结构的应用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舒适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日常的休憩、观赏的功能,所以绝大多数的竹木结构都不要求有多复杂的结构。由于现在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创新,所以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选材,还要有创新。
竹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可再生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吸声性能的建造材料,不仅被广泛的应用于景观小品设计中,还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尽管竹木在景观中的运用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形式多样,但它们在结构上却有共同点。在未来的景观建设中,分析竹木结构与其他建造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竹木的劣化及保护措施,对竹木结构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更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易军.园林工程材料识别与应用[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2]徐德秀.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