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昌硕画牡丹,常常在酣然盛开的牡丹花朵边,冷冷地立一两根寒枝。
  这寒枝和鲜润饱满的牡丹花,似乎成了鲜明的对比。花是艳的,寒枝是冷色调的。花是华枝春满,寒枝是瘦削萧疏。花是姿态婆娑,寒枝是孤独挺立。
  你欣赏着牡丹盛开的雍容艳丽,可是,视线总躲不过那倔强挺立在花丛里的几截寒枝。那寒枝大约是枯朽的,可依旧冷硬劲拔,它立在花丛边,像一段绕不过去的苦涩的记忆,夜夜梗在心头,或者是一场深沉的苦难,绵延横贯了半生的岁月。
  吴昌硕画牡丹,几乎从不漏下寒枝,大约是因为,那寒枝一直就长在他的生命里,从内心长到手指,长到指端的羊毫里。
  他大半生困顿寒微。十七岁因战乱随父逃难,五年后回家,家中亲人俱亡,只剩他和父亲。不久,父亲又病亡,只剩了他一人,从此开始茫茫“游学”“游宦”生涯。在那个以科举功名为人生至高理想的年代,吴昌硕也毫无疑问地执著于此,他考过秀才,做过七品芝麻官的县令,更多时候,只是做做身份尴尬的幕僚。仕途于他,一直是灰暗的。海上大画家任伯年曾画过他,名为《酸寒尉像》。画里,他刚刚交差回来,官服官帽还未来得及脱去,已在那里拱手作揖,似与远道而来的师友施礼问候。此后,吴昌硕常常以“酸寒尉”自称。
  也真是酸寒。四十四岁,人到中年,又经宦海浮沉,他对仕途已无多期望,于是举家迁居上海。他在上海浦东郊区租了两小间民房,安顿家小,并寄希望于书画,期望自己能像任伯年一样靠一支画笔安身立命。但是,上海的书画市场,于他也是灰暗的,他的画卖不动。
  初冬之夜,寄身于低矮屋檐,看看环堵萧然,他在纸上写道:“夜漏三下,妻儿俱睡熟,老屋一灯萤然,光淡欲灭。”
  日月艰难,前途无望,只好重回苏州。人生困窘至此。
  不知道,命运将他如此压榨,是否就是为了激发他灵魂深处的金石气。一个艺术家,若能从浩瀚的苦难里抬起头颅来,不屈于人世,那么,他的作品的气象也必定不同凡俗。
  再去上海,矢志于以书画立足,已是二十余年后。那时已是辛亥革命之后,许多旧朝官吏不愿去北洋政府为官,便都到了上海。吴昌硕到上海,从此做了职业画家。他用西洋红画花卉,他笔下的花朵鲜丽饱满。他自谓“老缶画气不画形”,“老缶”也是他的名号,他的画郁拔苍劲,气势磅礴。
  他像牡丹花边的寒枝,从苦寒苍茫里劲挺而出,带着一身的寒气,可是,是倔强的、骄傲的、巍然的。
  吴昌硕挑战命运,在艺术上也一身胆气。他说“自我作古空群雄”。他把自己撂到了书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凛然上前,直面古人。他敢将大红大绿用于花卉,曾有海上画家蒲华告诫他:要多用水墨,少用颜色。因为是文人画,要高雅,要“色不可俗”。可是吴昌硕偏不,他用色不守古法,变水墨为五彩,变重墨为重彩。
  有人说吴昌硕最重要的贡献是,身处动荡年代,却彰显了中国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可是,我觉得,他作品里的劲挺自强之气,不是闲逸富贵给他的,而是苦难与执著给他的。
  就像他笔下的牡丹,最动人的不只是牡丹的色,还有花朵之后那些片叶不着的寒枝。
  所以,那纸上的寒枝,某些时候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后发的牡丹。也许那寒枝是枯的,也许它遭受过风雪的压迫,遭受过刀斧的刈割,所以枯了。但此刻,寒枝依旧挺在花丛里,挺在岩石旁,让一朵牡丹在春天绽放,却不敢轻薄放纵地绽放。它映照着,让绽放的牡丹懂得了节制和内敛,懂得了沉着与静穆。
  一个人,大约只有尝尽世態炎凉人世冷暖,才会懂得,在姹紫嫣红的盛开时节,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几根寒枝。
  对于吴昌硕,即使成名成家了,即使名利汹涌而来了,可是他记得早年那些忧患与颠沛,他记得自己来自民间,记得自己的身份。他也记得自己的追求与使命。所以,笔下牡丹开得再热闹,它依旧要种几根冷冷的寒枝在侧,给自己降温,也给世人降温。
  他用这几根寒枝,让自己和汲汲富贵显达的世俗,保持了一段冷冷的距离。他用这寒枝,彰显着自己的刚毅执著,彰显自己直面历史长河的勇气与气魄。
  吴昌硕笔下的寒枝不仅是瘦的,是枯的,也是高的。那寒枝高过花朵,高过绿叶,不摧不折,独对风日,挺向苍穹。我想,在这样的寒枝边盛开的花朵,一定是心怀谦卑的吧。
  面对深沉的苦难与过去,此刻的绽放,理应怀着谦卑。
  晚年,吴昌硕的艺术如一朵牡丹雍容明媚地盛开在中国画坛。那时的上海,曾经出现了“家家缶翁,户户昌硕”的盛况,可是,他却静静写下一副对联: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而我想说:寒枝最精神。
  [怦然心动]
  吴昌硕画笔下的牡丹,在酣然盛开的花朵边,总是冷冷地立一两根寒枝。正因为有了这些冷峻的寒枝的衬托,那些牡丹才显得娇艳而静穆。而画家自己,也像牡丹花边的寒枝,从苦寒生活中劲挺而出,带着一身的寒气,活得倔强、骄傲而巍然。
  画如人生,人生如画。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尝尽世态炎凉和人世冷暖,才会懂得在姹紫嫣红的盛开时节,依然不忘在心里立上几根寒枝,恪守生命的节制和内敛,从而呈现出一种沉静之美来。
  一个人在面对苦难时,表现出坚毅和不屈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在面对事业的绽放与荣誉时,却能怀有一份谦卑和淡定。
  我们生活中就需要这种寒枝的精神,倔强、不屈、淡定、谦卑……
  【文题延伸】生命的姿态;谦卑的心态;淡定……(平子)
其他文献
不如意的事多了,人就会在死胡同里学会转身,会在逼仄的房间打开一扇门,会在欲哭无泪之际牵动嘴角,学会微笑面对一切。  如意是付出汗水之后的收获,是殚精竭虑之后的顿悟,是繁花零落之后的果实,是迷失慌乱之后的笃定。如意以种种不如意的态势出现,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定位人生,如何实现价值。  一个人自内心深处感知到如意的真谛,就会感到苦亦甘甜,贫亦富足,便不会因流水落花而悲伤,也不会因挫败困苦而纠结。因为他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句很励志的话。读张晓风的散文《初心》,原以为也是如此,读罢,文章却如一股清流从心头漫过,这“初”的学问远不止这一句话呢!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一个字,就能呈现一幅画,这就是汉字的魅力,象形的解释颇有意思,一个母亲或妻子手拿剪刀,要裁剪手中的一块布,想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了。  她说: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和《飞鸟集》等声名远扬。1913年,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飞鸟集》中诗的基本题材多为寻常之物,如花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秋夏、爱等,其用简单的语句表达了丰富的哲思。  《飞鸟集》恐怕是在我国传播力最广的外文诗集了,其中的许多小诗广为流传,比如,“世界以痛吻我,我
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听一声鸟喧,便觉得一脚滑回到洁净清美的少年。扑蝶追萤,明眸皓齿的人在眼前,在同样青嫩的时光里,还没旧,还没老。  如今,丽人皆成旧人。旧人也杳然,只剩了一颗鸟喧声里碎碎怀想的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的句子,极有风情美,像我的少女年代。这竹喧里有穿林的风声,更多是鸟声吧。每每春夏之间,薄雨过后,独自坐在清寂的香樟荫下,读王维的诗,恍惚中整个人儿羽化了,悠悠漾在绿意和
2019 年聽到的第一句最暖的话:啥是佩奇。《啥是佩奇》是部电影的宣传片,在短片里,爷爷站在乡村的山顶上拨通了电话,问孙子想要啥礼物,孙子说,想要佩奇,爷爷刚想问“什么是佩奇”,手机就没声音了。  为了搞懂啥是佩奇,他戴上老花镜,翻出字典查询,还求助了全村人。养牛的大叔指着手机里的女主播告诉他:“这就是佩奇。”老板娘拿出一桶“佩琪”洗洁精给爷爷,下棋的棋友说“佩棋好像跟跳棋差不多吧”,直到在城里打
小叔在空空荡荡的大街上独自徘徊,被凛冽的寒风吹得茫然。  往常热闹非凡的城市几天之内变得空落了,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店,早就关门闭市了。在夜幕笼罩下,一座城的灯光璀璨,被一只无形的手掐灭,只剩无边死寂的黑暗,就像武汉人民头上挥不散的阴霾。  可怕的病毒袭卷武汉的消息传来时,小叔正收拾行李满心欢喜筹备回家。愈演愈烈的疫情好似一盆冷水,把这不幸的农民工的心浇了个透凉。 “今年春节,我就不回家了,免得把病毒
小小县城,群山环绕,圈成我心中的一方净土。山峦连绵起伏,近的,能清晰地看见松柏的轮廓,苍翠欲滴,秀丽挺拔,仿佛是画家用深深浅浅的绿色勾勒而成的画卷;远的,则在视线尽头,如纤眉皱起,纤眉深处,缕缕轻烟淡淡升起,在远远的晴空划出自然的一笔,写意一般。  在这宁静的山城小县里,流传着不平凡的故事。相传,公元1516年,赣南盗贼蜂拥而起,他率领书生和偏裨前往讨伐,荡平为患数十年的匪乱,战毕,设置崇义县,就
文題 有一个季节,天空高高的,蓝蓝的,云彩像各种各样的棉花糖;有一个季节,风凉凉的,树叶有红有黄,月亮格外的明亮;有一个季节,枝头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田地里,人们收割忙;有一个季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们又喜悦又忧伤……请以“在那个秋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雁过而掷下的啼鸣不逊于夏日的蝉鸣,那个秋天更不输夏日的热情。夏日酷热,阵阵热浪以无形的力量将我“控制”在空调室内,整个夏日也不曾外出过。待
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题记  我是一只小小的扁鼓,我总坐落在桌子的右前方,即使体积小也挡不住我的存在感,而和我在同一排的兄弟——牛筋琴则坐阵在正中间。  主人一如既往坐在舞台的正中央,手执一根细小的鼓签。  台下依然是坐无虚席。  “老伴,今天这鼓词讲到哪了?”  “快了,快了,好像要大结局了!”  “唉,我还没听够呢……”  讨论声叽叽喳喳堆积在这不小的平房里。  “嘭嘭嘭……
2020年的春节很不一样。迅速蔓延全国的新型冠状肺炎,让这个春节有些“悲壮”,让本应是欢乐祥和的除夕夜缺少了年味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突发的灾难面前,生命总是那么脆弱和无奈。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我们瑟瑟发抖、手足无措的时刻,选择了迎难而上,逆流而行。  他们是身穿一袭白衣的医护人员。在武汉的抗疫一线,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生命安危,竭尽全力地将一個个患者从病魔的手中夺了回来。有一个孩子,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