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半的长镜头拍了一整天,《白夜追凶》摄影师详解创作过程

来源 :电影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剧《白夜追凶》开播以来,豆瓣维持在9.0分,代表了观众对这套剧的高度认可。紧张的剧情、缜密的逻辑,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的精湛演技,是为这套剧博得高分、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但整部剧的影像风格,以及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毫无破绽的画面呈现,其实是由摄影师来提供技术支撑的。甚至有不少观众是因为第一集开篇7分半的长镜头,才被这套剧吸引。那么《白夜追凶》的长镜头是如何创作的、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又是如何在画面上呈现的?对摄影师刘英剑的采访,能解开有关这些的疑问。感谢刘英剑接受采访,文中用到的剧照由摄影师王小涛拍摄。
  拍《白夜追凶》用的什么摄影机,以及哪些拍摄附件?
  刘英剑:摄影机是用了ALEXA-MINI和AMIRA。镜头方面就比较简单,ARRI UP定焦镜头组,另外加了4支变焦,是安琴的16-42, 30-80, 18-80,以及45-250。两个小变焦是考虑到里面有不少动作戏,小变焦镜头轻,手持拍摄会比较方便。
  另外我们也用了移动设备,45尺的伸缩炮,剩下就是常规的轨道、小摇臂之类的。
  这套剧在北京、东莞等多地取景,开拍之前有没有勘景?摄影机是怎样选择的?拍摄时用的什么格式?
  刘英剑:有勘景,但确定器材不用等到勘景,基本上看剧本之后就可以确定了。但是我一般用阿莱的机器比较多,其它品牌用的较少。《白夜追凶》顾名思义,白天和夜晚的戏各占一半,阿莱的摄影机稳定性很好,并且有很高的宽容度,会为现场打灯节省时间。所以用阿莱的摄影机省时省力,也让我比较放心。
  影像风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白夜追凶》的整体调性,比如很少见到明艳的色彩,黑暗场景特别多,几乎所有场景都用尽量少的灯光,最初是怎样决定这样的影像风格的?
  刘英剑:影像风格其实是剧本决定的,剧本给到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的风格。是比较阴郁、没有色彩的。我看过剧本之后跟导演,监制,还有合作了十几年的灯光师在一块儿开会讨论,结果大家一拍即合,都有同样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最终就确定了这样的影像风格,这里要感謝我们的灯光师孙景良,他给了这部剧很多帮助。
  那在正式开拍之前有没有没拍过样片?
  刘英剑:样片我们没有做,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之前拍了《心理罪》,大家都很默契,对呈现的效果心里有谱,只不过是我这次在器材上面有一些不一样的选择,画面上可能比以前风格更强了吧。拍这种戏拍的时间久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特别多面部的特写只有一侧打光,还有不少场景是有正常户外日光的曝光,拍人的剪影,这些是创作过程中被激发的灵感吗?还是个人的爱好?
  刘英剑:这个爱好到谈不上,更多的是摄影做久了的经验,有一些剪影的画面是看过景之后,马上就觉得剪影的效果会和这场戏的剧情相吻合,就可以这样做。其实想拍剪影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有合适的场景才可以,比如背景是什么样的、演员站在什么位置等等,这种调度我们基本上是在现场定。我有自己的摄影理念,我喜欢把剧本了解透彻之后,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改变我的拍摄方式。
  那每场戏开拍前有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刘英剑:没有。可能每一部戏都不一定吧。我们拍剧和拍电影不一样,拍电影很多场景你会反复的去布置现场,了解场景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拍剧不一样,因为有很多场戏,而且有很多场景是临时找到的,甚至今天晚上拍完这场戏,明天戏份的场景还没有呢外联和美术就连夜去找、去赶。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是被动的接受场景,这就导致你是没有办法去看景,也没有时间去研究场景是什么样的。拍剧的工作量很大,所以你不可能把每一场戏都设计出来,我也就没有这个习惯。
  这套剧是不是按照剧情的发展,或以案件为单元来拍摄的?有没有分AB组?
  刘英剑:不是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拍摄的,《白夜追凶》有很多起案子,每个案子都有不同的场景,但同时也有一些固定场景,比如警察局、关宏宇的家等,所以我们是按照场景来拍的,比如说警察局的戏份,是一次性拍完,再按照剧情穿插到各个集里,这样会提高拍摄效率,也节省资金,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拍,会转场太多,浪费钱也浪费时间。另外我们是分了AB组,我来负责A组,动作戏是B组来拍摄的。其实你会发现《白夜追凶》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就是公安局,其他很多场景都是一天就拍完了,故事在推进的过程中,场景也在不断的变化。
  第一集开场的长镜头让人印象很深,这场戏角色很多,在演员调度上应该难度不小,为什么想到要拍这个长镜头?NG了几次?
  刘英剑:我承认自己是长镜头控。我在拍摄《心里罪》的时候也拍了几个长镜头,我觉得用长镜头会比较连贯。
  但是开篇那场戏,确实是我在看剧本的阶段就觉得它应该用个长镜头。其实他在剧本里面是两场戏,被我拍成了一场。到剧组后我和导演,监制在一起开会讨论这场戏的拍摄方式,我就建议拍成一个长镜头。他们也都很支持我。作为一个摄影师,拍长镜头其实压力挺大的。我们那天的计划是先把这个7分半钟的长镜头拍完,虽然已经提前看了景、做了准备,但是现场还是碰到了一些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麻烦。
  我在前一天晚上和导演去看过那个场景,看完之后我们回到宾馆,宾馆刚好有一个麻将机,我们就用麻将机就摆演员的位置,尽量把一切都规划好。第二天早上6点钟就到了现场,这场戏计划是在地面架一条20多米长的轨道,然后把伸缩炮放在轨道上面,然后工作人员完成移动、伸缩、摇炮,这个已经很难。但是我们在架轨道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场是一个废弃的工地,地不平,本来想的是把地面平以下就可以了,结果不行,只好去找板子,用木板把地面铺平这个过程就用了2个多小时。   都弄好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伸缩炮过车的那个镜头,炮的遥控头和车门的上下只有2厘米的距离,炮稍微偏一点都是过不去。我们只好再把路垫起来,让车高一些,这样才确保机器可以过去。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遇到了很多,只能逐步去解决。
  到了下午2点钟,才拍了第一条,这个时候我们的压力就很大,开机后每拍一条7分钟,再看回放,总共就15分钟了,再加上所以人的准备,差不多1个小时才能拍一条。从2点开始拍,6点就天黑了,总共应该是拍了6条或7条吧。所以拍这个镜头压力很大,幸好导演很支持我,如果导演和监制不支持你,那种情况摄影师完成是不可能的。一个炮就有9个人在配合,不算演员。这个难度可想而知。9个人配合完成这个镜头,我们的经验也有不足的地方,所以在我的标准看来,只能说是完成了吧。
  最后观众看到的是哪一条?
  刘英剑:应该是最后一条,观众在看这一集的时候应该能留意到,远处的灯光已经很亮了,因为天已经很暗了。下午刚开拍的时候是没有那么亮的。当然,按照剧中的故事,这场戏的时间应该是在早上,但很难做到早上的戏就早上去拍摄。那样太浪费时间,早上的时间就那么一点,所以我们下午拍完,后期调色的时候再调成早上的感觉。
  这个长镜头的摄影机运动非常复杂,除了正常的移动外,还有从面包车上穿过的画面,和跟焦员、摄影助理都是怎样配合的?
  刘英剑:前面提到了,一共是9个人配合了这个镜头,控制遥控头的主要是拍演员;还有负责伸缩炮的、负责摇炮的、推轨道的,以及焦点员。有几次机器都撞到车了,因为上下的空间不够。还好我们镜头运行比较缓慢,刚接触到车就停了,没有撞坏镜头,不然对于剧组来讲也是很大的损失。
  还要有人要去扶着遥控头,帮它带到一个标准的位置,让它继续往前走。45尺都伸出去之后,摇炮员就很难对准了。这么多人一直配合着,包括演员的调度、台词。当时我手心里的汗都是往下淌。而且那天非常热,那个镜头真的很辛苦,拍完后大家都是一种兴奋不起来的状态。大家都希望这个镜头抓紧结束。确实太折磨人了。
  过面包车那段,因为要穿过两边的车门,过去之后还要回来。我们安排工作人員藏在车里面,机器快到的时候,两个助理就会带着机器往前走。缩回来的时候,再送回来。送完了就得撤,以免穿帮。所以观众在画面里看到的演员都是很专注的在勘察案发现场、分析案情,其实镜头外的工作人员始终在很紧张的跑来跑去。
  关宏峰有黑暗恐惧症,有一场表现他发病的戏,是在他的家里,环境的设定是家里的窗子也拉着窗帘的,拍摄的时候灯光是怎么处理、又是怎样完成拍摄的?当时演员是在不断运动的,这对于摄影机对焦是不是难度也很大?
  刘英剑:这场戏其实是有底子光的,也够拍摄的曝光度,不可能一点光都没有。拍戏就是这样,你说的是屋里是全黑的,看不到人怎么办?我们在拍摄脸的时候就会用很小的光源勾边。窗户是拉着窗帘,我拍戏不喜欢窗外来光,我不设定月光进来,窗外一般都是路灯光。进来的都是暖光。打好底子光,窗外的光再透过窗帘透过来,屋里面的曝光基本上已经差不多够了。
  至于对焦,我的焦点员也跟了我好多年了。我拍戏比较喜欢随机。我如果是手持拍的话,演员开始表演,我都还不知道拍什么,我要在镜头里面看,所以他们也是被我锻炼出来了,我往前走,或者突然往后退,他们反应也都很快,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很大。
  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两个人还有很多对手戏,是怎么拍的?是后期合成吗?
  刘英剑:这里面我们用了很多种方式。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场戏是关宏宇回家时,兄弟俩有一个小的长镜头,这个镜头对我们来讲难度就比较大。因为他们兄弟俩的妆是不一样的,同时又是一个长镜头、又要手持拍,所以尽量要保持轨迹的稳定,不能把一个人的路线全走完,再拍另一个人,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这里面用到了很多种方式,有二人同框在一个画面里,用了二次曝光,还用了一些绿布,还用了绿棍做参考点,用了很多种方式。

  其实一人分饰两角一开始我们就想好了,要把他们当成两个不同的人来拍摄。我们没有刻意强调要怎么拍,这样拍我们觉得比较稳妥,真实。不会被兄弟俩在同一个画面里的技术问题所迷惑。兄弟俩的戏的原则就是他们两个人当做两个人来拍,有时候两个人同框,有时候没有同框。拍的时候不想他是一个人扮演的,就是两个人,要怎么拍就怎么拍。就是有时候等拍完这个角色,再拍另一个角色的时候,就要等他去换妆。换了妆再来演另一个人。在拍下一个动作的时候,哥哥演完了,就再去换妆演弟弟。慢慢的推进来完成。所以潘粤明是很厉害的演员,在戏里一眼都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导演自己给这部的戏打7.5分,他说其它的分都是潘老师给的。
  里面有一些镜头是两个人同框的,是后期做出来的吗?
  刘英剑:有的是前期用二次曝光拍的。拍摄过程中也用了很多种方式,这部戏主要是说兄弟俩,不可能一直用单一的方式来拍,所以我们设计了那个长镜头。我们为什么要拍摄这个长镜头呢,就是想直白的告诉观众就是两个人。他们两个人一直在对话,有交错的,有同在一个画面里的。观众看完之后,让观众相信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设是成立的。
  即便这样,潘粤明应该也有替身吧?
  刘英剑:是有替身。替身主要是替背影的镜头,比如天台上那场戏,两个人的背影,其中有一个是潘粤明自己,另外一个就是替身。
  有一个穿帮的镜头,能介绍一下吗?看着像是一个人扛着摄影机躲在沙发的后面。
  刘英剑:沙发后面那个,好像是灯光助理在扶灯吧,我记不清了。其实我们剧组内部也一直在找穿帮,我们都觉得这很正常,没把穿帮当做很严肃的事情。另外还有,兄弟俩在房间和那送餐员的那场戏,关宏峰刚进来的时候,有一个鱼缸的镜头,鱼缸里就有工作人员的脸,这是我发现的。其实没有作品是完美的,有穿帮能让观众挑点毛病,也能增加趣味性。   这套剧在拍的时候,大家一直在熬夜,因为白天的戏和晚上是戏体量都差不多。但是有很多白天的戏我们也晚上拍,尤其是内景戏,整部戏下来晚上的时间是比白天的时间多的。大家都熬夜,可能一些小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啊。反正观众也能理解,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拍摄难度最大的戏份是什么?
  刘英剑:最困难的是雨戏,看到后面你会发现,还有连续的3到4集的雨戏,一直在下雨。当然这种戏都不是雨天拍摄的,拍摄是不能这么操作的,都是洒水车,,只要画面里充满雨就可以了,其它地方都是晴天。
  雨戏都我们来讲是挑战最大的,,因为下雨就会有很多问题,包括演员的妆的问题,在雨里面说台词也是不小的考验。摄影机一直在雨里面,要给他做保护。大家都穿着雨鞋,雨衣。这跟晴天拍摄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场雨戏是在东莞,那天因为特殊情况调不过来雨车,后来从广州调来一台雨车,那个雨车撒出来的水是臭的,所有的演员在雨里面站着,淋着臭雨在演,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在雨里还要演戏,还要说台词,要坚持表演,这个是很难的。
  分辨率成为摄影机推陈出新的重要指标,RED推出了8K,在你看来,高分辨率的优劣都有哪些?用高分辨率采集的素材,会不会增加做后期的负担?
  刘英剑:因为我一直拍网剧为主,对高分辨率没有太大感觉,我觉得对特效镜头更有好处吧。对于我来说,摄影机的宽容度更重要,分辨率就没有那么重要,即便你用8K拍摄, 也沒有8K的设备来播放,观众也看不到。在最简单的光线下能看到最亮和最暗的层次比较重要。
  不少摄影师表示用高分辨率记录了之后,可以很容易的重新构图而不会影响画质。
  刘英剑:我很少做这些,我整个后期,都没有什么放大啊,裁切啊,都没有。现场拍摄的时候构图都想好了,都做好了,后期不需要再重新构图,我感觉我没有这个需要。因为你裁剪掉的素材啊,比如说用一个32的镜头拍摄,想要一个50的镜头,这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想要50的镜头,我直接用50拍就好了。你只要前期把这个事情想好了,这不是一个问题,我非常不喜欢裁图,因为我也没时间盯着。别人去动我的构图,我又不能接受。你不可能后期都去调整一遍构图,又去跟一遍,我也没有这个时间,所以前期拍成什么样,观众看到的就是什么样。
  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摄影师转做导演的很多,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刘英剑:没有。之前也有人找我做导演,但是我没考虑,因为我觉得做摄影还没有做好,就先不要乱转了,导演的心我也不爱操,我现在把摄影做好就好了。不过,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其实很多摄影师的最高目标就是拍电影,我也不例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一步一步来吧,逐步的拍、逐步的去尝试,尝试新的技术,新的拍摄方式,慢慢积攒经验,以后有合适的电影交给你拍的时候,才能把握好。
其他文献
铜锣湾天枰倒塌、土瓜湾冧楼大型灾难事故、飞机闹市紧急迫降、消防员出入火海救援……爆破和高空拯救等危险希数极高的场面比比皆是,谢霆锋被赞 “最玩命"的一次。这就是由英皇电影投资1亿5千万港元与寰亚电影有限公司合作制作,以香港消防处特种救援队为题材,由郭子健导演,由谢霆锋、余文乐、任达华和胡军领衔主演的香港剧情灾难电影《救火英雄》,且看导演郭子健心中想表达的是什么。  电影中国:为什么会拍《救火英雄》
瞄准五一档的《赤道》,是由梁乐民、陆剑青联合执导,张学友、张家辉、余文乐、王学圻、文咏珊、池珍熙、崔始源、尹真伊,顾美华、冯文娟及张震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中韩军警精英联手化解超级核武器危机的故事。梁乐民、陆剑青表示:希望给观众一个亚洲反恐的感觉,不是香港警匪片。而张学友、张家辉,张震及余文乐则赞:每一场戏的拍摄都拿捏准确。  怎么会想到请学友来演呢?  我们非常天马行空的想,学友是不是可以接这个角
为何国产动画沉寂了这么多年?  其实,国产动画的创作远不像中国电影工业发展那样滞后,1922年,万氏兄弟就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其后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引起巨大反响。而在建国后,著名漫画家特伟建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迸发艺术创作高潮,《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葫芦兄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电影。而美影厂
他很幸运,是香港唯一一个和刘家班、洪家班、袁家班都合作过的演员;他很出色,《赞先生与找钱华》里的窄马短桥是后辈拍咏春拳的教科书;他很勤奋,在圈内打拼四十余年,如今须发皆白,还在用心拍片。他就是香港影坛常青树梁家仁。  香港仅有我进全了三大武学宗师的班底  我73年一进电影圈,就在长弓(电影公司)拍张彻导演的《洪拳与咏春》,40多年了,但内地很多观众是在录像厅的时代认识的我,我演过很多大侠嘛,还和很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在8月26日圆满落下帷幕。今年的电影馆不仅参展商,甚至连展位都没有多大的变化,而2017年似乎也是BIRTV展的“小年”,展会上难觅有亮点的新品,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品和值得玩味的变化。RED WEAPON 8K摄影机。  摄影机  在摄影机方面,今年展会没见到太多新品,去年RED凭借8K的“白富美”搅热了展会,今年各家似乎都在放慢速度,索尼在
今年, NEC携旗下全线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隆重亮相BIRTV,展会现场,NEC精心打造的动态展项——NC1201L单色激光数字放映机引来了参会嘉宾驻足参观,开放的演示区让大家全方位体验到了NEC精湛的技术实力和绝佳的产品品质。新款NC1201L采用最先进的单色激光技术,拥有NEC三大专利技术设计:CCT内循环热交换冷却技术、全密闭光引擎设计、迷宫式镜头底座设计,确保了机器内部重要的光学元器件都可以
《边境杀手》的片名出自西班牙语“Sicario”,译为“杀手”之意,影片以墨西哥与美国边境为背景,讲述了执法人员与神秘特工组成的精英小队与贩毒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该片由丹尼斯·维纶纽瓦指导,摄影师则由被称为“科恩兄弟御用”的罗杰·狄金斯担任。影片上映以来好评不断,《好莱坞报道者》托德·麦卡锡评价:“以美洲毒品交易的暴力事件为背景的电影已拍了超过三十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像《边境杀手》这样激烈又华丽的作
影院座椅决定观众的身体舒适度,也直接影响到影院的观感和定位,是影院建设和运营改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重要考虑因素。正如在所有电影设备展的情况一样,此次中国(上海)国际电影技术展览会,影院座椅也占有一席之地,参展企业有北京奇耐特公司、河北帅康公司、北京世纪强业家具有限公司、上海浩博椅业有限公司和广州影擎电子公司等。它们带来最新的座椅,向观展人士全面地介绍了座椅的选材、设计和技术创新等。甚至一些企业更是
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艺术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要留住光影、传递美好,就诞生了电影;要追求极致的视听享受,就诞生了3D。在享受3D电影带来的感官享受时,你是否觉得架在鼻子上的那副笨重的眼镜不够“美”?没关系,LEOLOOK3D来帮你想办法。  从萌芽到迅速普及,中国兴起3D热潮只花了不到五年的时间,2008年《地心历险记》上映时,仅有寥寥数家影院配备了主动式3D系统。因为《阿凡达》,2010年被誉为3D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