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的“防盗门”

来源 :小学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人为了防止小偷盗窃,会安装防盗门。而早在几千年前,那些喜欢在自己陵墓里放置奇珍异宝的帝王将相,为了防止盗墓贼的光临,也在他们的墓室里设置了“防盗门”,到底古人的“防盗门”好不好用呢?
  阴阳之战
  历代王侯将相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贼侵扰,真是绞尽脑汁,在墓室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
  而这也点燃了胆大妄为者贪婪的欲火,一场盗墓与反盗墓的机关之战就此展开。
  面对盗墓者不断升级的手段,墓主人唯有在生前开动脑筋,才能保证自己在地下的安全。传统的防盗墓手段有很多种,比如设置“疑冢”,用假的墓葬迷惑盗墓贼,让他们找不到真正的墓葬所在。三国时期盗墓现象严重,传说曹操有72处“疑冢”,有的甚至设置在水中,曹操为了防止别人盗掘他的墓葬,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而春秋晚期的赵卿墓则采用了另一种思路。赵卿墓在墓圹的四角每隔一米就放置一块重约50千克的石头,这种装置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椁室周围是堆积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积石非常容易滑落,如果盗墓贼进入墓穴挖掘,会引发积石的连锁反应,看上去就类似今天的多米诺骨牌。
  还有一种从石块重量上做文章的机关。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墓穴中使用了6层椁,最外层的椁板重达1500多公斤,考古学家只能使用现代的机械化手段才能把这些椁板打开。很明显,盗墓贼要想以原始的手工挖掘方式突破这道防线将十分困难。
  道高一尺
  为了对付盗墓贼,古人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防盗方法,即用细沙填埋墓室,要知道干燥的细沙如水一般,流动性极强,盗墓贼无法在这种土层中继续挖掘,因为挖走的流沙自己会“流回来”,致盗墓贼于死地。因此“流沙墓”成为了盗墓贼的地狱之所。
  此外,水和火也是墓葬机关中的两大利器。
  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触动机关,就会被溺入水中。不过,在墓中注水实行起来难度较大,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盗方式。
  另一种机关“伏火”威力巨大。设有这种机关的墓也被称为“火坑墓”,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墓葬。马王堆汉墓就是一座著名的喷火古墓,在密闭的环境中,墓室空气成分发生变化,随葬品里的丝麻织物、木器和食物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可燃沼气,碰到一点儿火星儿就会燃烧。
  不过这些还只是平常手段,有一种真正可怕的机关陷阱会让盗墓贼有去无回,那便是“连环翻板”,也就是墓道中设置的陷坑。陷坑上放置有数块木板,上面覆盖着伪装物,木板下面有轴,连缀几组杠杆;坑下布有滚钉板。一旦盗墓者踏翻木板,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魔高一丈
  尽管墓主人想方设法,穷尽机关想保证陵墓安全,但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未被盗挖的陵墓只占少数,而且也不是因为其固若金汤,只是侥幸未被盗墓者发现而已。
  针对不同的古墓,盗墓者的盗墓技术不断更新,发明了很多盗墓工具。
  其中洛阳铲在盗墓工具中出现频率最高。洛阳铲铲头为铁质的半筒形,安装在木质或铁质的长柄上,能方便地扎入地下深处,并可根据土的特征确定地下墓穴的具体位置,甚至可以从泥土中随带的残渣碎片探知随葬器物的情况。
  因为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能快速探知地表下文化层的信息,洛阳铲后来被成功“招安”,成为现代考古的必备工具之一。
  探明墓址后,盗墓贼就用得上可以分拆、组装灵活的蜈蚣挂山梯了。这种梯子由于形状像螟蚣而得名。通过蜈蚣挂山梯进入墓穴后,有经验的盗墓贼会将另一种便于携带的工具——铁伞——派上用场,用来低档毒箭或者毒蛇。
  如果古代帝国的君王贵胄们知道,正是他们强征掳掠来的财富引来了贪婪的盗墓贼,使得自己的地下宫殿永无宁日,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其他文献
按照传统方法配制植物组织培养基时,需要花时间进行一系列的计算.采用"培养基配伍表"和"不同体积的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组分的取用量"两个表格配制培养基,既减少了大量的计
建设特色馆藏、实行特色服务、走特色建馆之路是创立名牌图书馆的关键,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办名牌图书馆的基础、建设特色馆藏的依据、开展特色服务的措施等
从下面九幅图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片,然后,这张图就会告诉你,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解析  喜欢图片1的你:  你是个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人。你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你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一切新事物都乐于去尝试,喜欢生活不时有一点变化,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你疯掉。  喜欢图片2的你:  你追求自由、自我的生活。天生的艺术家气息使得你不喜欢人云亦云,总是会做出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