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森林培育措施与材质改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资源不仅对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还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措施;材质改良;可持续发展
  林木生长、枝节大小以及树干尖削度都是由森林经营措施直接影响的,同时对木材性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营措施对不同对林木有不同的影响,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的目标,必须对这些影响以及规律进行掌握了解。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是局限于对针叶树种进行研究,部分理论还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人工林定向培育与木材加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一、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对个体发育过程以及临分群体生长个性有决定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群体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郁闭空间根据初植密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树冠和根系所占空间以及数目光合作用产物都会对林木性质产生影响,多以在实际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造林密度。林分郁闭对树木生长没有绝对的影响,因其树冠与根系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关系。初植密度对木材的生长与性质有影响也只是集中单纯的树种,且这种理论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是初植密度对纤维形成长短有一定作用。
  二、林分間伐
  在实际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定要将初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林分开闭时间主要因树种不同而不同,多数为3—10年,林分时间段内树冠以及根须会产生竞争关系,对阳光、水分以及养分都进行争夺,为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对林木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须进行间伐作业,对林分密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促使林内资光照条件以及养分条件得到改善。同时抚育间伐对树冠受光面积的改善也由于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促进林木生长以及材质改良的目标。
  伴随间伐强度的加大,林木生长轮宽度呈现逐渐加宽趋势,但木材密度与之相反,伴随间伐强度增加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同,马尾松与其它树种正好相反,所以在实际进行间伐工作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作业。
  造林初植密度大小对木材材性和木材质量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并且有争议。目前多数人认为,初植密度较小林分,林木形成较短的纤维,而初植密度较大林分则形成较长的纤维。造林密度大小对林分内树木干形和尖削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密植的林分内,立木尖削度小于疏林者。林分过稀,树干尖削度会过大,这样会形成斜纹理的木材,而这会降低板材的强度。此外,林分过稀,如分布不均匀,会诱导树木产生偏冠,这样会导致树木内部应力木的形成,因此林分应保持适合的密度,均匀分布,有利于高质量木材的形成。
  湿地松10年生人工林问伐显著地促进了林木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间伐后单位面积上材积量和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均著高于未间伐对照的林分。问伐措施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壁腔比、腔径比、层微纤丝角、径向、弦向干缩、体积和纵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值有显著负面影响。结合间伐后湿地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材积总生长量,培育纸浆材宜选用33.3%~40%的问伐强度。50%间伐强度的林分适宜培育建筑结构用材,其大径级的木材比例高,其单位面积上生长量、蓄积量也较大,其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颗纹抗压强度最大,抗弩l生能最好。林分问伐过早以及间伐强度过大,都容易产生尖削度的缺陷。为了降低尖削度,又不妨碍林木快速生长,可以适当延缓问伐开始年限,保持林分最佳郁闭度,同时间伐后必须进行合理修枝。这项工作,必须就不同立地条件,根据材种或用途,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的林分郁闭度和合理的修枝强度,从而既能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又能使立木材质得到改善。
  三、森林培育措施
  1.协调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森林培育是一个艰苦而有漫长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对森林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单靠相关政府部门的投入已经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机制建立方面入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一是构建认领认养机制。其目的是让全社会民众与干部都能树立绿化意识,将森林培育工作变为全民参与的大事,激发全民造林管林的热情;二是构建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根据相关规定,为了有效实现火烧迹地林草植被的恢复,各基层部门必须在发生森林火灾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实施人工造林;三是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机制。政府需将新型造林部分纳入地方公益林管理,认真落实财政资金与管理人员的投入。针对重点造林工程,要试行森林火灾保险,做好病虫保险等。尤其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需要大胆设想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人员、技术、资金与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相关政策,鼓励承包国有林场,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国有林场的生存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培育和管护林业,保障森林培育的质量。
  2.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政府主导首先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从制度实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强化政府的职责,将政府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目前积极推行的工业造林、管理、保护、经营等,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发挥主导作用。另外,也需要重视各类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善于应用,推进相关制度的制定与优惠政策的落实等,从而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造林与护林良好社会氛围。
  3.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森林天然更新的周期较长,为加快恢复森林资源,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促进天然更新。首先,必须变稀林为密林,通过实地踏查或查找森林档案,选择天然更新困难、密度较低、幼树较少的林地进行人工粗放整地,促使其天然更新,必要时可进行幼林抚育。
  四、结语
  林业生产上间伐是发生在林分郁闭之后,从时间段来看,如果问伐处于木材幼年期内可能对材性负面影响很大,因为突然的环境改变促进树木生长的同时,对针叶树材性数值会出现不利,会延长木材的幼年期。但如果过了木材幼年期,间伐是在林分中成熟龄阶段,对木材材性的影响也就仅仅几年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罗开祥.浅谈森林培育的技术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
  [2] 梁朝劲.森林培育的技术措施初探[J].消费导刊,2013(7).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国家标准中的湿法消解为主,主要介绍了土壤前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消解 温度  [中图分类号] S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01-01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载体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采用合理的土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大关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通过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来确保马铃薯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是植保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马玲薯晚疫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及防治经验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并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源、浸染循环及发生和流行条件等因素,提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危害症状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3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79-0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
[摘 要] 江淮丘陵地区午收夏种、秋收秋种季节,5月下旬至6月的芒种、夏至季节,9月下旬至10月的秋分、寒露季节,对广大农户来说的两个关键时段,阴雨绵绵,各自长达三、四十天,严重影响午收、秋收,耽误夏播秋种。今年的夏收夏种普遍推迟有半个月,而秋收相应推迟,至于秋种,到笔者截稿止,我们天长市,除了高岗地区有一定进展外,其余地势低洼的圩区,进度几乎为零,大片的稻茬地荒芜在那里,明年的午收恐成泡影。面对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做好三农工作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而农村经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就成为发展三农过程中必须要进行考虑的问题。文章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 优
[摘 要]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水城县以独特地理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就水城县发展基本情况、生态农业建设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生态农业深化发展等问题做出相应阐述与思考。  [关键词] 生态 农业 观光 致富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中图分类号] S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72-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甜水萝卜的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采收与病虫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甜水村范围内的萝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氮肥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然而氮肥的使用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目前,国内的农田氮元素流失严重,有效利用率不到30%,大大加大了农田的氮污染。尤其是暴雨或者是大田漫灌,氮元素一硝态氮的形式淋失到地下水网之中。土壤固定下的硝态氮比例不足一半。主要还是与目前国内农业种植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实现氮元素的高效利用,从而有效降低化肥的使用
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对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专业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障碍,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1.改良水质 水是病原生物传入的途径之一,因此水源要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人为污染物,理化指标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要求。经常通过注入清水稀释养殖池塘中的有害代谢,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合理使用增氧机,改善池水溶解氧状况
摘要:林木管理是关系到巩固造林成果的大事,而杨树植树造林的关键环节就是对植后树木的管理,尤其是对幼林的管理更加重要。本文对幼林的管理方法进行简要阐述。阐述方面主要包括幼林管理和成林管理两大方面。幼林抚育管理涵盖幼林地补植,土壤管理。管理内容涉及松土、除草等方面,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排除其他植物的根系对幼树的竞争,同时还应涉及除蘖、平茬、间苗及摘芽等方面,有利于对林木本身进行抑制调节管理。成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