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学大寨”中看陈永贵与胡耀邦、“四人帮”、华国锋的关系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骂胡耀邦
  1978年12月26日清晨,风和日丽,为京城冬季里面少有的好天气。此刻,陈永贵正在城北交道口大街他的四合院里往来踱步。像往常一样,他早早地起床。这一天本是毛泽东的诞辰,在陈永贵心里也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他还记得10年前那个12月26日带给他的辉煌……
  如今正是10年以后,眼前却是一片落寞萧瑟。没有了红旗,没有了语录,没有了贺礼和喜报,没有了决心书和歌舞团,没有了毛主席,也没有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只有一种特别难以平复的感觉如鲠在喉。他明白这种感觉乃是由于他主管全国农业的权力实际上已被剥夺。
  就在前一天下午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王任重由陕西省委书记一跃而居京城重任,一身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其角色刚好取陈永贵而代之。陈永贵长期观察政海风云,知道自己虽然还在副总理位上,却已是昨日黄花,所以他才能够用一种洞悉一切的口吻告诉儿子,他无法继续忠于职守:“唉!干不了啦!人家不免咱,咱也别等人家免,咱自己写个申请吧。”
  然而,还有更加令他感到忧伤的事情。
  老实说,陈永贵原本不过是太行山里的一个农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走进帝王将相出入的红墙深宫,现在就算夺去顶戴“乌纱”,他仍旧可以扎上他的白色头巾务农去。
  然而,陈永贵的心肝是他的大寨,叫他不能平心静气的也正是这件事。他想大寨不是毛主席亲自树立的红旗么?怎么这些人连大寨也要反对哩!他恨恨地告诉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李韩锁:“哼!我跟狗日的吵翻啦。”
  陈永贵骂的这个人,就是当时蒸蒸日上的胡耀邦。胡耀邦居然敢说大寨的农田建设是“劳民伤财”。陈永贵一气之下骂了胡耀邦。
  与“四人帮”有着不明原因的分歧
  1976年10月4日,也即逮捕“四人帮”的前两天,陈永贵已经在感情上站在华国锋的一边。
  陈永贵与“四人帮”不能合拍,在当时即为人人皆知的秘密。他在江青来到大寨的时候可以做到对任何事都毕恭毕敬,等到江青一走,就擅自决定在江青的防空壕里面养猪。
  姚文元始终不肯屈尊到大寨来,令陈永贵极为不满。而张春桥对他这个乡巴佬的不加掩饰的轻蔑,就更加令他义愤填膺,以至在政治局的会议上与张春桥大吵一架。
  当时这几个文人权倾天下,敢于直接与之对抗者绝无仅有,所以就连最无所顾忌的将军许世友也对陈永贵的勇气自叹弗如。不过,这一切多是一个乡下农民和城里秀才的差别所致,很难说有什么政治上的动机。
  “四人帮”顷刻瓦解,陈永贵毫无疑问在心里大大地出了一口气,但老实说,他也并不真正明白自己与这些人的分歧究竟在什么地方。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他的最得意的助手郭凤莲为事态的突变所震惊,一时不知这些人有什么卑鄙的罪行可以让大寨的社员批判,于是求教于陈永贵。陈指点说:“你上去骂狗日的就行。”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之身份做出如此指示,固然粗俗,但是,当时某些评论说他与“四人帮”早有勾结,也实在是一个冤枉。
  至于说陈永贵没有与“四人帮”对着干,即便属实,也无可厚非。以当时之情景,又有谁能“对着干”?自然不能以此对陈永贵大加指责。这一点,已由邓小平本人加以认定,他安慰陈说,“你不是‘四人帮’的人”。这当然也等于宣布,大寨不是“四人帮”的大寨,它与小靳庄(位于天津。这个小村庄因为能唱样板戏,搞赛诗会而闻名。它被江青“点名”后,在全国广为宣传。)完全不一样,后者是江青一手导演出来的一个专门作诗唱戏的村庄。
  与华国锋至死不渝的真情
  大寨旗帜的黯然失色,是由“四人帮”的垮台开始的。陈永贵不是“四人帮”的人,但这并不表明他可以为邓小平的改革阵营所接受。事实上,在当时中国政坛激烈角逐的几种力量中,陈永贵更有可能属于华国锋的阵营。华的诞生地交城县,与陈的大寨相隔数百里,为同一省份。华国锋奠定自己最初基业的吕梁山,与陈的太行山也是遥遥相望。政治上的倾向,乃至种种利益攸关的细节,均有更多的相通之处。可谓同仇敌忾,同病相怜。
  陈永贵的豪放久有名声,现在,他却只能在自己家里指桑骂槐,在公开场合则韬光养晦。这局面虽勉为其难,但他终于做到了。不过,他还是忘记了官场行事的一个基本要则: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他私下表达出来的任何情绪也必有走漏出去的一天。
  事情果然如此。陈永贵在家中逢人就骂的情形不久就传播开来,这引起华国锋的忧虑。他不希望这位农民政治家再给他增添不必要的麻烦。的确,任何人都可以借题发挥,说陈永贵的不满是受了华国锋的影响。后来陈对三中全会的决议投了赞成的一票,十之七八是由于华的劝慰。
  在先后去职赋闲家居的时候,陈、华二人发展为一种至为真切的关怀。这种真情本来极为少有,而在这两个人中间却能至死不渝。
  大约8年以后,陈永贵病逝,华国锋闻讯甚是伤感。就在遗体将要在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他昔日在中南海里的同事们谁都不肯来表示一下悲哀,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后的分手可能早已完成。此时,唯华国锋一人蹒跚而入。他在离职之后几乎不再于公众中露面,现在却置身在一个死者身旁。青灯花影,絮语孤魂,昔日中国政坛上两个风云人物,生死两依,真有惺惺相惜的感慨。
  (摘自《党史天地》)
其他文献
太阳系,地球文明的摇篮,秘密太多。为了探寻太阳系的秘密,美国成功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  起飞,远征开始  2006年1月1 9日, “新视野”号带着人类探求宇宙秘密的渴望,冲天而起,飞向太空,然后以每小时4. 99万千米的速度在宇宙空间里前行。它要去远征,充当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官。  “新视野”号装配了一套先进的光谱分析仪,可以对光样进行分析,然后立即鉴别出发出这种光的物质是什么,所以“新视
关于叶挺,我在孩提时代就熟知了。因为他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因为我们是熟读他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长大的,还因为他是我父亲的上级。  但是,我总感到叶挺和其他将帅有不同之处,比如他长时间在军内担任要职却好长时间不是共产党员,他好像是将帅中的另类。  由于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非常了解叶挺,他在70年代末一次吃中午饭的时候讲到叶挺的独特情况。  父亲告诉我:“共产党在夺取政权的时候有着非常严明的
致力于反贪污腐败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报告。这份报告对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程度进行评分。丹麦连续四年登上榜首,其后是芬兰、瑞典,中国比去年多了1分,排第83,优于去年的第100名。(新加坡《联合早报》)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春节假期后视察了一批官方媒体,包括《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在这一场合的讲话是他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广泛思
自我完善的过程很像学骑马,太快太慢都可能从马背上摔下来,而且即使什么都按照要领去做,也还是可能摔下来。所以要接受经常会掉下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而要继续努力。摔跟头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人生旅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也不要说就应该躺在那里不肯起来,跌倒在泥淖里的时候,成长取决于能够多快地重新站立起来。自我完善有很多阶段,正话反说,这里仅介绍你可能没能做到的7种。  阶段1.从马上掉下来,大笑、一跃而起
老牌大国和崛起中的大国之间存在潜在的紧张因素,这一点自古皆然。崛起中的大国不可避免地会涉足之前被老牌大国视为禁脔的某些领域。同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怀疑对手会在它羽翼未丰的时候试图扼制它的成长壮大。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原有大国互动的15个例子中,10个导致了战争。  因此,中美双方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根据行为模式和历史经验都预言两国必有一战,这并不令人意外。中国把美国的许多行动理解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出人意料地发射了“光明星3号”卫星,引起全球很大反响。  几乎是在同时,美国也秘密发射了一架极其神秘的小型无人驾驶航天器——X-37B。同样,这次发射也引起了种种猜测——是针对朝鲜,还是针对中国呢?  那么,×-37B究竟是一种什么武器?  解密X-37B  X-37B是美国波音公司历时10年研制的一种无人驾驶且可重复使用的小型航天飞机。  该机长度8.9米,翼展4.6
蜜蜂的家里,工蜂们把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儿全包了:有的工蜂打扫房间,清理垃圾;有的工蜂从田野里采来花粉酿蜜,饲养蜂王和妹妹们;有的工蜂充当建筑师,忙着给家里盖新房子……  大家整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干活,雄蜂却凭着蜂王对它的宠信,什么也不干,只会享受生活。  “喂,你来,给我捶背!”雄蜂对一只正在打扫卫生的工蜂说。  打扫卫生的工蜂很不情愿地过来给它捶背。  “噢,真舒服……”雄蜂享受地扭扭腰,又指着一只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除了双边会见的成果,印度总理莫迪的一身行头抢足了风头。美国媒体直接让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让道”,因为“现在有了新的时尚偶像”。  在各种公开场合,政要的衣服是一种语言。虽然政治家并不愿意公开讨论时尚,但他们的穿着无时无刻不在“泄密”:政治家们希望传递出的公共形象,以及他们的施政风格。  莫迪:着装鲜艳展示印度风尚  2015年1月,奥巴马访印备受关注。然而一
“迷信”官员迷什么、信什么?  说官员迷信,不如说他们迷恋权力,与正统的宗教信仰无关。  “祝你好运!”  戴維·卡梅伦将“脱欧”的重担放到了下任首相特雷莎·梅的背上,并对这位铁娘子说:“祝你好运!”(原载美国《纽约时报》辛迪加网站)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着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既然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应该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和机制,我们面对的问题就在于,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人们常常以为所谓“结构性改革”这个提法是中国的特殊提法,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长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国家通用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