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目前《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定位及特点,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为例,提出教学方法革新策略,以期为各大院校提高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效果提供经验和案例。
关键词 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S-01;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82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course, the paper exemplifies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course present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o shed light on strategies of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as to offer empirical evidence and case of stud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Teaching method
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升级成为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同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1]。如何培养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题。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即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前提和起始[2],在园林专业教学总体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启示作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多次练习,引导学生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为较高难度的园林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笔者针对目前《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存在问题,根据其课程定位及特点,并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析。
1 课程教学方法问题
1.1 教学思维刻板
多年来,各大专业院校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以机械式的专业制图和设计表现内容为主,以不断重复模仿范图的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停滞。例如《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课后作业以大量临摹钢笔手绘图和仿宋字练习为主,作业内容枯燥无新意,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模式陈旧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课后临摹练习为主,缺少直观感知和实践操作环节。如大部分院校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至今仍以单纯的绘图技能训练为主,缺少对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地形等园林要素理性理解的模型制作和尺度认知环节,使得学生对于设计技能的把握仅停留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图纸二维空间表现。
1.3 评判标准单一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评判标准单一,仅以学生的图纸表现作业为评判依据,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局限于手绘能力表达。如风景园林专业的部分学生,对于短时间内的快速设计及表现力不从心,又如他们缺乏对自己设计作品的陈述及说明能力等,显示出评判标准的单一化所引发的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2 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策略
2.1 开启连续性教学思维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虽是专业设计基础的训练,但它是整个专业学习连续过程的重要起始。课程教学应着重于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和学习态度,长久专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形成,强调设计初步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首先通过对校园中心景观——西谭的环境感知测绘,培养学生对现实环境设计的理解,从而掌握场地空间尺度、环境要素、材质选择等多方面设计语汇。接着,教师选择学生场地测绘中的某个地块,提供标准建筑小品、场地原有保留树种等设计要素,启发学生从平面和空间构成方面进行要素重组和设计思考,改造场地原有的功能和空间感,并通过模型制造来检视设计的可实施性。最后,学生参与每年举办的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竞赛,在校园中挑选空地,利用植物、石块、玻璃、砖、土等材料,将其设计的平面方案转化为真实空间,从而加深学生设计的连续性思维培养。
2.2 秉承创新式教学模式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学习兴趣,而不仅仅只是进行枯燥的绘图技能训练。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通过校园内部的多组小型园林实测,增强学生对园林空间尺度、环境要素、场景关系的认知与表现,又通过制作植物、山石、水体、建筑小品等实景要素模型,加强其对各种材质、形式的园林要素的感知,再通过每位学生的模型作品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摄影爱好,通过镜头体会取景、构图、光影的魅力。
2.3 导入多元化评判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不应满足于完成一张漂亮的表现图纸,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即包括对场地历史环境条件的理解,良好审美标准的建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权衡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面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入多元化的课程评判方法势在必行。因此,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采用了课堂设计方案展示、经典园林设计作品赏析汇报、设计前期场地分析报告等多种评判形式,最终结合平时作业和期末快题表现,给出学生科学合理的评分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深层次思考。
2.4 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
按照《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班学生画同一张图的现象”,这是课程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带来的后果。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又一特色,教师鼓励学生在临摹绘画之后,根据自身的审美喜好和绘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并进行深度研究和创作,绝不鼓励照搬照抄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期末的作业展示汇报是每个学生个性化展示的舞台,从作业的内容到形式再到制作方法,无一不体现他们强烈的个性化兴趣表达。
3 结语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是在园林制图的基础上对园林设计进行的入门学习。笔者针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开启连续性教学思维、秉承创新式教学模式、导入多元化评判方法、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等相应策略,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颖,赵兵.关于高校园林专业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65-67.
[2] 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92-95.
[3] 谭祎,蔡如.基于过程性教学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93-6995.
关键词 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初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S-01;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82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s,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course, the paper exemplifies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course present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o shed light on strategies of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as to offer empirical evidence and case of stud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Fundamentals; Teaching method
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升级成为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同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支柱[1]。如何培养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题。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提高,即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前提和起始[2],在园林专业教学总体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启示作用。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多次练习,引导学生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为较高难度的园林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笔者针对目前《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存在问题,根据其课程定位及特点,并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析。
1 课程教学方法问题
1.1 教学思维刻板
多年来,各大专业院校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以机械式的专业制图和设计表现内容为主,以不断重复模仿范图的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停滞。例如《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课后作业以大量临摹钢笔手绘图和仿宋字练习为主,作业内容枯燥无新意,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教学模式陈旧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课后临摹练习为主,缺少直观感知和实践操作环节。如大部分院校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至今仍以单纯的绘图技能训练为主,缺少对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地形等园林要素理性理解的模型制作和尺度认知环节,使得学生对于设计技能的把握仅停留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图纸二维空间表现。
1.3 评判标准单一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评判标准单一,仅以学生的图纸表现作业为评判依据,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局限于手绘能力表达。如风景园林专业的部分学生,对于短时间内的快速设计及表现力不从心,又如他们缺乏对自己设计作品的陈述及说明能力等,显示出评判标准的单一化所引发的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2 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策略
2.1 开启连续性教学思维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虽是专业设计基础的训练,但它是整个专业学习连续过程的重要起始。课程教学应着重于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和学习态度,长久专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形成,强调设计初步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首先通过对校园中心景观——西谭的环境感知测绘,培养学生对现实环境设计的理解,从而掌握场地空间尺度、环境要素、材质选择等多方面设计语汇。接着,教师选择学生场地测绘中的某个地块,提供标准建筑小品、场地原有保留树种等设计要素,启发学生从平面和空间构成方面进行要素重组和设计思考,改造场地原有的功能和空间感,并通过模型制造来检视设计的可实施性。最后,学生参与每年举办的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竞赛,在校园中挑选空地,利用植物、石块、玻璃、砖、土等材料,将其设计的平面方案转化为真实空间,从而加深学生设计的连续性思维培养。
2.2 秉承创新式教学模式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学习兴趣,而不仅仅只是进行枯燥的绘图技能训练。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通过校园内部的多组小型园林实测,增强学生对园林空间尺度、环境要素、场景关系的认知与表现,又通过制作植物、山石、水体、建筑小品等实景要素模型,加强其对各种材质、形式的园林要素的感知,再通过每位学生的模型作品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摄影爱好,通过镜头体会取景、构图、光影的魅力。
2.3 导入多元化评判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不应满足于完成一张漂亮的表现图纸,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即包括对场地历史环境条件的理解,良好审美标准的建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权衡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面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入多元化的课程评判方法势在必行。因此,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采用了课堂设计方案展示、经典园林设计作品赏析汇报、设计前期场地分析报告等多种评判形式,最终结合平时作业和期末快题表现,给出学生科学合理的评分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深层次思考。
2.4 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
按照《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班学生画同一张图的现象”,这是课程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带来的后果。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又一特色,教师鼓励学生在临摹绘画之后,根据自身的审美喜好和绘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并进行深度研究和创作,绝不鼓励照搬照抄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期末的作业展示汇报是每个学生个性化展示的舞台,从作业的内容到形式再到制作方法,无一不体现他们强烈的个性化兴趣表达。
3 结语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是在园林制图的基础上对园林设计进行的入门学习。笔者针对该课程教学方法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开启连续性教学思维、秉承创新式教学模式、导入多元化评判方法、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等相应策略,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颖,赵兵.关于高校园林专业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65-67.
[2] 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92-95.
[3] 谭祎,蔡如.基于过程性教学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93-6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