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来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Villalta评分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静脉曲张例数、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压力治疗时间、使用滤器类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BMI(≥27 kg/m2)、合并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混合型)、滤器类别(永久型滤器)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后患者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制得评分系统,评分系统的一致性指数为0.86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875.结论:年龄(≥60岁)、BMI(≥27kg/m2)、合并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混合型)、滤器类别(永久型滤器)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后患者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业务的兴起,云计算平台的底层支撑作用变得愈加重要。在云平台中,以Docker代表的容器技术,凭借其轻量化、便捷性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保证容器服务质量和控制设施成本的关键,而在数据分析时代内存资源尤为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云业务需求,如何保证容器服务在拥有良好性能表现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省内存计算资源,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那么,根据容器服务当前的内存需求量进行资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水平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涌现了出来。针对Windows主机的的入侵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难以适应Windows环境安全检测需求。为了解决Windows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Windows入侵检测技术。在机器学习算法中,随机森林、K-Means、SVM等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但是这些算法复杂度高,模型泛化能力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6例(A组),行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患者82例(B组).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的主要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其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
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实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接受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7±30.9)min,术中出血量(207.7±75.6)mL,2例需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4/12),其中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腹腔包裹性积液1例.平均住院时间(10.1±1.7)d.术后随访1~15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均未有结石或肿瘤复发情况.通过适当的病例筛选及术前评估,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