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鼓励策略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鼓励策略运用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靠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美好交往。当师生关系紧张、对立时,学生就可能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时,教师的鼓励甚至会被当成一种惯用手段,而非激励学生的灵药。当学生接纳教师时,教师的鼓励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1、充分信任学生
  信任是一条纽带,它连接着师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了自尊;如果学生生活在怀疑中,他便学会了自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信任中成长。
  2、尊重学生情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被冷落在某个角落,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重视。一天早上,我照常走进教室,發现讲台上放着一支蜡梅花,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凑近一闻,沁人心脾。我的心情大好,便急于知道是谁送的,于是我一一询问班里早到的几个同学,先是班长,接着学习委员,再到小组长,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成绩差表现差的男生了,我皱了皱眉,心中难以置信这芳香是他赠送与我的,四目相对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尴尬极了,生怕孩子看出了我的心思,生怕我的不重视、不尊重会伤害到他。还好,我轻轻地走过去向他致谢,他微笑着点了点头。实际上,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3、时刻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乐意接受的,特别是少年儿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上、表情上。活泼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抒发着内心真挚感情,将更好地沟通师生间语言交流,激励牵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微笑,严肃中透着温和,会给人一种可敬可亲的感觉。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有了问题也敢找老师帮助解决了,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4、宽容、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成长过程中尚不成熟的个体,要用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要和学生共同弄清出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如果是因为粗心或者操作不熟练而导致的错误,大可不必批评。课堂中,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没有怕说错话的焦虑,没有怕回答错问题要受到讥讽的不安,大家彼此信任和尊重,学习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放松、思维敏捷,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内在动机是鼓励策略运用的根本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学生的兴趣不浓,教师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1、尊重保护学生好奇心
  好奇求知是人类本性,由好奇心激发的学习动机没有负面影响,它比外部奖赏引发的学习动机更稳定,更有推动力、更持久。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和累赘,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觉自愿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1)经常鼓励质疑,让学生敢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可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还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3)教会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比教会学生回答问题要重要得多。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因此教育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应当给学生提问的任务,应当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的欲望。
  3、激发学生成就愿望
  所谓成就愿望就是指学生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事情,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心理期待。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好成绩,藉以获得相应的地位、荣誉、自尊或得到长者的赞许,这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力和潜能,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激情。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缺乏成就愿望,就会在学习中甚至在生活的各方面表现出得过且过、满足现状、不求上进的心理,这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差生,他们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学习丧失信心,成就愿望低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饱含成就愿望,他就会在学习中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完美,时刻准备为自己的进步喝彩。所以,对差生进行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取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和提高他们成就愿望的水平,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昆山市珠江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更是一种力量,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弘扬民族文化,关键因素是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当前,受主流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些地方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冷热不均的状态。  一、社会需求“热”与学生报考“冷”  近年来,我省各地都确立了文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文化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名城申报、
理论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而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工作者来说,就更是如此.因为它既需要破除"智障",破除各种教条的束缚,从那些积淀已久的千人一面的所谓"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
针对滚动轴承非平稳性的振动信号,提出了基于总体局部特征尺度分解(Ensemble Local Characteristic-scale Decomposition,ELCD)及极限学习机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振动
利用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生产率往往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简化了平均轴向速度的计算,以及没有考虑颗粒群在运动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为了较为精确地计算生产率,基于散体力学
一、设计说明:  教材简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15课。作者陈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致传神。  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
采用基质-营养液共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施对樱桃番茄果实解剖结构、果实生长以及发育过程中与品质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全硝(100%NO3^-)处理相比,铵硝
现今以前的文献,其载体主要是纸,其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可统称之为"书".书有新有旧,出版不久的为新书,过了一段时间新书就变成了旧书.旧书和旧书的传播者构成了我国的旧书业.此前,对旧书业局部的研究是有的,也有不少文章,但没有史的研究成果问世.徐雁先生的<中国旧书业百年>是中国旧书业史填补空白之作.读完该书,不禁要为它说几句话.
应龙泉:浙江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校长。该校办学特色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中央财政支持的民族工艺品公共实训基地、全国职业核心能力鉴定站、浙江省课改基地学校、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浙江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应校长是浙江省首批教授级中学正高级教师、宁波市“十大创新教师”、宁波市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专家、宁海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曾被评为全国“园丁奖”。应校长认为,办学要实现数字化、
在石油管道和井下作业工具中,存在大量不等径连续变截面圆管结构,其压降计算还没有可靠的理论公式。特别是大型水力压裂施工过程中,高速流体通过压裂管柱及工具的连续变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