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胜过好医好药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調查抗癌明星,有一千多人,医生当时说只能活半年,最多一年,没想到有些病人却活了14年。医生说,不可能的,怎么会呢?最后弄清楚了,没有一个病人说,大夫,我成为抗癌明星,是因为你开的药好;也没有一个人说,我成为抗癌明星,是因为你开刀开得好。
  所有病人得出两条经验:第一条,我能成为抗癌明星,是因为我心态好,我不怕,我有信心。我相信我的病能好,我一点也不恐惧。第二条,我的家庭特别和谐,老伴对我特别好,关心我、照顾我。单位领导来看我,同志们来看我,给我报销。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小环境支持我。这两条才是决定人的抵抗力的关键因素,最后才是与医生的密切配合。
  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我们对她进行了调查。她做饭、走路什么都行,精神特好。人们问她怎么这样长寿,她就一句话:“没心没肺,有说有笑。”她就是心态好。其实她吃得并不是太好,吃什么呢?调查半天,最喜欢吃的就是打卤面。我们现在天天研究膳食多少卡路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都研究透了,心态不好,吃什么都不行。
  有个老寿星,104岁了,她根本不懂什么是合理膳食,更不懂什么叫卡路里。人家问她长寿有什么秘诀,她耳背,听几遍才听清,就大声回答:“儿媳妇好!”她很聪明,对人总夸儿媳妇好。她知道儿子、女儿不用夸,肯定对自己好。儿媳妇本来也就是个普通人,这样一夸,到最后想对老人不好都不成了。人家问她还有什么秘诀,她答:“政府好!”因为她岁数大,政府有规定,民政部门过年过节都得派人看望她。政府也是按规章办事,她这样一夸,街道一看这老人不错,不是过年过节也会常去看她。
  医学证明,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可以减少76%的患病几率。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有良好的健康。
其他文献
庄子说过一个故事: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志趣相投,都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地做了朋友。但不久,子桑户就死了。孔子急忙派最懂得礼节的子贡去他家帮着筹建治丧委员会。谁知孟子反、子琴张这两位生前好友早已无拘无束地坐在死者旁边,一边编帘子,一边得意地唱歌弹琴:  哎呀老桑头呀老桑头,  你倒好,你已经先返回本真,  而我们却仍然留下来做人。  子贡一见吓了一
一诺千金  2008年10月,在洛阳某部队服役的王炳森,得知女友白雪患了脑肿瘤。手术前,白雪害怕发生意外,含泪把母亲托付给了男友:“我爸几年前就走了,万一我再遇到不测,只剩下妈一个人了,你能不能替我照顾妈妈?”  王炳森丝毫没有犹豫:“我一定将伯母当亲妈照顾,给她养老送终!”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白雪恢复得也挺快,王炳森随后回到部队。世事难料,白雪病情突然恶化。2009年3月20日早上,王炳森接到
岳父80岁生日时,我和妻子别出心裁地帮他老人家在家里搞了个“个人情趣展”,博得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们的一致称赞。  在“展室”的墙壁上和桌面上,按次序排列着“前言”“学生时代”“军旅生涯”“地方工作”“离休以后”“结束语”等内容。其中有岳父上初中时的听讲证和成绩通知书,有参军后的兵役证、立功证书、勋章、入党通知、战场照,有转业后的任职书、工作照,有离休后上老年大学的学员照、毕业照、通讯录,有外出旅游
命在自己手里  手术前,洁若告诉我说,医院要她在一张开列着我可能遇到的五种死亡的单子上签字。她劝我多考虑一下。我说,你签吧,我命硬。  除了初中时得过一次伤寒,我一生几乎没住过医院。七十岁上住起院来,不免会想到死亡问题。  每次去东岳庙,我总对那个瞪着眼睛翻看生死簿的判官不服气。凭什么由他来决定人的寿数!  如果有人问我的人生哲学,我想用四个字来概括:事在人为。我从不相信先天注定的寿数。小时我就想
家住南京热河南路的姚志德和纪经书是一对老夫妻。两人一同走了二十多个国家。每次旅行回来,姚志德都会用笔写下旅途见闻。这些年,照片已经有数千张,而发表的游记更达二十多万字。  过签证赚稿费  1995年退休后,两人便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制订了一个计划———去20个国家旅游。  一般人出国旅游,大多是先从比较近的东南亚国家开始,两位老人却把第一站定在了美国,原因是儿子在那边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想要拿到美
湖南省株洲市的甘德珍老人,现已103岁高龄,虽满头白发,但修剪得很精神,面色红润,皱纹也不多,看上去不过八十岁左右。  “我这辈子都没进过医院!”老人自豪地说。一旁的儿媳妇陈安定却笑说她是在“吹牛”。陈安定告诉我,婆婆唯一一次入院记录是在前年,因为得了白内障。对于小病小痛,她一贯都是不看医生也不打针吃药,慢慢自然痊愈。  这么好的身体难道是吃了什么补品?陈安定笑著把“补品”端出来,竟然是一碗刚切好
健康始于不停步  我的锻炼谈不上方法,只是多年养成走路习惯,一天不走吃不好睡不好,就连如厕都感觉困难,久而久之也就算作锻炼了。至于时间,只是相对固定,夏天是早晨七点左右出门,冬天是下午两三点下楼,有时走一个小时,有时走半个小时,从来都不跟自己较劲。回来顺路去超市购物,锻炼采购两不误。没有特殊情况,几乎天天如此。如果这也能算养生,这就是我的养生之法。  我走路习惯的养成,跟生活经历有关。1957年被
提起养生,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我自然也不例外。  我是个“茶桶”,茶水从早喝到晚,但我的书房里只有水杯,没有饮水机,这是我的故意安排。我的书房在房间的这一端,饮水机放在那一端,好比南极北极。杯中水少了,就不得不踱过长廊到另一端打水,然后再走回来。这样一来,既休息了双眼,又活动了腿脚。  我是个书痴。起床后,午饭前,都会坐于书房读书,雷打不动,于油墨间品味人生。读到好诗、好文章,放声朗诵,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