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淘气的变化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che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在幼儿园,有些调皮的小朋友往往会制造出各种恶作剧、小状况,作为教师,要能够抓住教育契机,用爱心把孩子们的恶作剧变为有教育意义的小游戏。
  典型案例
  一天下午,明明用完餐后,照例漱口擦嘴然后站在盥洗室门口,靠在门边看别的孩子。忽然,他把两个手撑在两边的门框上,笑着看门里边的孩子。这时建豪刚漱过口擦完嘴,要往教室里走。见门被堵住了,他就用身子往明明身上撞,可是不管怎么用力,明明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妙妙也擦完嘴要往教室里走,只见她走到门边伸出右手在明明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明明马上把左手放下来,让妙妙进去了。建豪也想跟着进去,却又让明明拦在门外。于是建豪又往明明身上撞,可明明就是不让他进,建豪没办法便站在门口直喘大气。
  过了一会儿,好几个小朋友都通过妙妙的方法顺利走进了教室。建豪看了会儿,走到门边,伸出右手照着妙妙的样子按明明的左手,嘴里使劲喊“叮咚、叮咚”,明明顺势放下左手让他进了教室。
  这时站在门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挤在明明面前都要按门铃。我一看,走过去按着明明左手说:“叮咚!叮咚!叮咚!现在要进门做客的小朋友太多了,你这个防盗门可以先开一会儿,等小朋友都进来你再把防盗门关上好吗?”明明高兴地点点头站到门的一侧,并有礼貌地说:“小朋友请进!”小朋友都顺利通过后,我告诉他们:“今后如果大家一起进门,那走在前面的小朋友就要像老师一样,请负责防盗门的小朋友把门打开哦,这样别的小朋友就可以一起很快通过喽。”
  案例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明明是一位个性很强的孩子。刚入园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哭,平时还爱打人,尤其是午睡时会哭个不停,老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及时与明明的妈妈取得联系,与她沟通明明在园的一些情况。为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我和明明妈妈在明明面前总是演双簧。早上妈妈送孩子时,明明妈妈要当着我的面对他说:“每天放学时妈妈都要问老师明明在园的表现,如果睡觉再哭再吵或再打小朋友妈妈就不接你了,在园里你要听老师的话。”孩子离园时,我会如实讲述明明在园的具体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不仅逐步改掉了,我还挖掘出他身上的优点,如明明比较聪明,而且卫生习惯比较好,于是在日常活动中我总是抓住这些优点鼓励、表扬他。
  案例中的明明第一个吃完晚餐,按照老师的要求漱口擦嘴后站在门边假扮防盗门要与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明明的这个行为是他能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并再次呈现生活情境的一种反映。这说明孩子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力。建豪发现门被堵住了,采用的方式是“撞”,得到的答复是“就是不松手”。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正因为建豪在这方面的技能欠缺,所以他没有得到成功的体验。但可取的是,建豪从一开始受阻到顺利解决矛盾没有求助任何人,说明平时建豪遇到困难都能想办法解决,独立性也比较强。妙妙用游戏的方式能够顺利过关,体现出孩子们喜欢用游戏的方式化解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放手让孩子们做一些事情,包括自己解决问题等。妙妙和明明之间的互动是自然而愉快的,当我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小淘气发起的游戏,我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教育等干预手段,而是想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表现,找到适当的契机,积极采取游戏的方式,把孩子的恶作剧变为安全教育游戏,让孩子们尽量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案例反思
  1.教师首先应成为孩子学习与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组织孩子活动时,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关注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2.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孩子感兴趣或关注的对象应该随时成为我们的活教材。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习和结果不会创造,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平等、自由、宽松的环境,保护孩子的游戏权利,更要尊重孩子的游戏创意。
  3.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学校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家长的参与性,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对于淘气、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他们往往是觉得好玩而为之,对于这些调皮的孩子,比批评教育更有效的方式是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后用爱心融入他们的世界,以创新的方式把他们的行為引向健康的游戏活动中,并向他们提出严格的常规要求。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爱去呵护孩子的小顽皮,大胆创新,把自己融入孩子们的世界,把一个个小小的恶作剧变为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责编 刘国栋)
其他文献
这天,我请假提前下班,开车赶往儿子的学校。暑热未消,我的心也急躁起来。我把车停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眼睛紧紧盯着校门,只要有大客车开过,我的目光就追随而去,结果却一次次让我失望。时间一分一秒地滑过,我的心也更加揪紧了,不停地看手表,已经快五点了,怎么还没回来,不会是大客车中途出故障了吧?儿子怎么也不发条短信,或打个电话过来,难道是他的身体出了什么状况?  说真的,自得知儿子要军训,我的心就没放下过,
期刊
现如今,一些家长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有些功利,希望孩子能通过活动得到证书或奖品,以体现孩子的聪明才智。其實,家长这样想、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笔者认为,只要能通过不同的社会活动载体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充分提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就功德圆满了。  1.锻炼独立能力  多参加社会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长的百般呵护会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期刊
美国:与地方实际密切结合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参加学校内的课外活动,包括学习室活动、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运动会、志愿服務活动等;另一种课外活动是在校外开展的,因为美国的社会教育设施和设备十分齐备,各州、各学区都有若干个学生课外活动营地,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宇航馆、天文馆、水族馆、美术馆、科学普及中心、艺术中心等,都在业余时间和休息日免费向学
期刊
女儿的英语单词总是过不了关,起初我并没有在意。心想,孩子刚刚接触英语,差一点没有关系,会慢慢赶上来的。直到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我真的好讨厌英语,要是没有这门课该多好啊!”我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学不懂,她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打开她的书,书干净得很,连笔记也没有做。  “别担心,宝贝,妈妈会帮你补上来的。”我认真地对她说。“您那么忙,有空帮我补吗?”女儿疑惑地问。看得出来,她有想学
期刊
我前前后后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在教育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有一点体会特别深:一名好班主任一定要让学生“亲其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在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当我们真的把一束爱的阳光给了学生,学生一定会用进步的阳光温暖我们。  13岁的小亮,初二时因打架斗殴被以前的学校停课。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转校的男孩,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因为面前这个男孩的言谈
期刊
孩子晚上做作业的时候,许多家长感到最无助的是看到孩子好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样,精神不振奋,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家长因此会和孩子发火,有的家长虽然不说,心里却暗暗着急。  其实,许多家长不清楚,以上情形不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积极,而是疲劳感的侵袭所致。疲劳感通常不是外界因素带来的,也不是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大多来自于内心,或者说是人的本能。家长如果清楚这种原因,就不至于批评孩子偷懒,而是帮助孩子战胜疲劳感。
期刊
心情故事  一天,一位女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说:“马上就要升九年级了,但近段时间里我感觉心头有个什么东西堵着似的……都是因为一名男生,他是我以前的同桌,现在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班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一直想他。”  据这位女生介绍,下课后,她总是找借口去他们班,没有别的,就是想看那个男生一眼;夜里睡不着时,也想着他,有时候睡着了还梦见他。  “我知道,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毕竟他和我都要考重点高
期刊
同事老杨的女儿小蕊今年上初三,是重点班的班长,已被提前保送重点高中,让我们羡慕不已。  向老杨讨教教育经验,他没有介绍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学习的,反而提了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老杨说,小蕊上小学、初中时,每個暑假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福利院送过温暖、发传单做过公益宣传、摆过地摊义卖……越到假期,小蕊越忙。在上辅导班之余,她忙着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老杨说,小蕊是独
期刊
开学不久,我接到学校政教处老师的电话,反映九年级乔森(化名)同学的情况。大致内容是:这个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更为严重的是经常晚上翻墙外出。开学三天,已经翻墙两次,并威胁学校和家长,如果还让他读书,他就躲起来,让大家再也找不到他。学校已经联系家长,明天到校……  听完政教处老师反映的情况,我心里十分着急,又问了一些基本情况。第二天,当看到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乔森时,我实在无法将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