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生态哲学的指导和规范。在低碳经济社会中,强化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应是生态伦理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低碳经济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实质
  低碳经济概念最初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来的。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各国政府、学术界甚至企业界的响应。“低碳”和“低碳经济”的提出源于人们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担忧。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后果的反思。百度百科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所谓低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节能。即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节能自然涉及提高能效,但仅仅靠提高能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总的能源需求。第二是要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第三,低碳经济是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步伐使人类越来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难题。各国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合作,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走低碳经济之路,才能维护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是一种价值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维度。低碳理念唤醒了不同层次价值主体的主客体关系中的存在。被不同价值主体认可和接受,使不同层次价值主体充分自觉地认识到其价值主体地位。低碳理念还体现了明确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导向,不仅引导人们认识到预期的利益,而且能让人们深切体会到现实利益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低碳理念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标准。对一个国家而言,低碳意味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对个人而言。低碳意味着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提高。以及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满足。
  二、马克思的生态观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生态哲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经济形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作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认为,人、自然、社会是统一的,他们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之中。
  首先,马克思强调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及二者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是因为人是依赖自然界的。恩格斯明确提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本事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的这种统一性就决定了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而不能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尊重自然,否则任何以损害自然界为代价满足人类无节制需求的行为,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危机。就这个问题,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了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范围内,才能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这些都表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要协调好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引发的一些关系。之所以要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及人对社会的依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
  三、实现低碳经济的现实路径
  生态伦理所蕴含的核心问题是“生态”。生态即是指人与自然、生命、社会之间存在关系的生变与协调的状态。这种生变与协调的状态,既可以朝着消极的方向敞开,又可以朝着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形式。是以创建生态文明为最终社会目标的。
  生态伦理思想既要求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上要转变,又强调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上要变革,它所要求的是一种新的经济观、社会观、自然观和道德观。在这种新的理念之下。发展不再是以物质为目的。而是回归以人为本;发展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和规模,而是满足人对质量的需求,以人的幸福与否为测评指标。总而言之,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低碳经济社会中要强化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首先,强化生态伦理意识。在低碳经济视域下,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和谐的环境和条件,更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在当前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形下,引导和规范人们树立并强化尊重和敬畏自然的观念、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人与其他物种共存的观念、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观念等。因为人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并能自觉控制自身的生态道德行为及理智地对待自然界时,人与自然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共生共存共荣。
  其次,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举措,既显示了中国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和决心,又标志着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方向。把低碳意识融入发展理念中,关键是让人们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有限和短缺,才能按照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的理念加强自律,才能增强当代人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的使命感。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的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意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因而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最后,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态伦理学倡导的是持续、和谐的思想,践行的是俭朴致远的生活方式。这与低碳社会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是不谋而合的。尤其是在面临严重生态危机之际。如果人类仍按现行的方式和理念生活和消费。资源的损耗殆尽将成为可能。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即以最低限度的资源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不仅能够平衡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克服和遏制生态危机。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就要求人们以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方式生活。并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尤其要求人们改变既有的消费模式,确立与合理需求相适应的生态消费理念。物质消费是人类在自然中持续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需求。但是物质需求是无止境的,无限的消费欲望会刺激人类挥霍自然。低碳经济时代提倡“寡欲节用”的消费观,通过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倡绿色消费,使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环境有利的商品,引导企业提供有益于环境的商品。所以低碳生活意味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让适度空调、小排量汽车、大众交通、适宜住房等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新时尚。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酒机的跟踪测试分析,找出调整好酒机的工作状态与酒机增氧量和产品瓶颈空气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每一瓶啤酒在包装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与氧气接触.
前言要获得高质量的啤酒,首先应具有生命旺盛、性能良好、风格优异的酵母菌种.酵母性能受发酵过程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出现酵母衰老、死亡和自溶.酵母自溶后,会产生明显的酵母
摘 要: 对韩集的校勘注释,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是宋代,二是清代。沈钦韩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一名学者,擅长经史考证,在《韩集补注》中也大量运用了考证的方法,拓展了宋代以来的“以史证诗”的方法内涵。不仅对旧注的内容作了许多补充,而且在考证的基础上对旧注的错漏进行了详尽精确的补正,尤其体现在人物史实、典制名物和地理考释方面,从中可以略见其注释成就,其书在对《韩昌黎集》的研究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汉艺文志考证》是一部重要的汉代文献研究著作,王应麟在《汉艺文志考证》中首次对《汉书·艺文志》的内容进行了系统严密的辨正与考订,并将《汉志》中遗漏的著作一一补
2009年9月29日下午,全省林业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暨文艺会演,在省林业厅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省委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吕毅强出席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打开了新局面。即利用多媒体科学、准确、生动、形象、视野宽阔等教学优势,创设多种情境,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蕴涵在其中的时代气息
金融危机给广大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困难,许多农民工由此无奈地走上了返乡之路。但开化县林山乡俭口村村民操根土返乡后很快就走出迷茫,看到家乡丰富的山林资源和优越的林改政策,毅
“启动!”随着一声令下,3艘水文测验船作为排头兵顺水急驶,将奔赴珠江三角洲各主要水道、珠江河口等水域开展紧张的测验工作。2019年12月25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苏
11月3目,为期4天的2009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落下了帷幕。本届森博会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其规模、经贸性、国际化程度和国内影响力已居同类展会前茅,受到了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问题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和主动的学习精神,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获得体验感和成就感,使学生在探究未知事物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管理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管理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四定”模式(即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定考核),分别从教学过程中前后关联的四个方面(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提出在管理学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