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化运动”的本土化认知与实践——基于近代报刊文献的研究

来源 :城市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近代报刊文献为研究素材,通过文献综述、词频统计与词云计算,发现诞生于西方的“城市美化运动”在近代时期的本土化认知和实践具有阶段性特征:认知的进程经历了“觉醒—丰富—骤减—重归”四个阶段;实践进程经历了“缺失—极少—爆发—多元”四个阶段.认知在觉醒期和引入期明显超前于实践,在爆发-转折期的前半段与认知相一致的综合性实践全面开启、爆发,在爆发-转折期的后半段理念的讨论骤减、实践也转由日伪政府主导.到丰富期,理念与实践间的统一性和针对性均有所加强,且与都市计划、市容整饬密切相关.“植树”议题贯穿本土化认知与实践进程的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实践手段.
其他文献
步行作为一种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如今更加受到大众的重视.分布在居住区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们步行出行的主要目的 地之一,其种类、数量和空间位置布局影响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本文通过采用步行指数算法,评价沈阳市铁西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步行性,以及区域内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铁西区公共服务设施可步行性水平整体较高,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特点,主要位于老工业基地铁西区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种类与数量及位置布局基本满足了小区居民日常步行出行的需求.铁西区经济开发区可步行性沿沈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兴建大量封闭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当时兴建的住区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于是大量封闭小区逐渐打开,向社会开放,这种共享街道的方式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闭小区带来的危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街道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实情况,结合成都市小通巷街道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修复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时空“共享性”原则对老旧住区进行更新改造.
大学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数以万计的人才从大学中产生,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大学校园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最重要的地方,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全体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地方,是养成良好行为和健全人格的核心环境.因此,大学校园的设计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人们要努力分析当前大学校园的现状,更好地评估大学校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为城乡规划专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历史机遇,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培养计划、凸显专业特色和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响应策略,为我国高校规划专业教育提供启示.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是福州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福州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重要创新支撑.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城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阐述了国内外科学城建设的典型案例,提炼了科学城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进而分析了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思路,为科学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以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的水运空间为例,以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更新中水运空间转型的设计方法与类型学意义.研究回溯了城市水运空间发展的历程,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归纳城市水运空间更新中的类型学特征,并针对设计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进行总结,提出了结论和启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复杂的城市条件、功能条件和社会矛盾梳理更新条件并阐述设计方法,为类似项目的 设计提供参考.
我国高校建设已经步入存量时代,基本稳定的校园空间结构与日新月异发展的城市空间之间存在割裂.为缓解校城边界空间出现的断层,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为例,借城市意象五要素解构边界空间为道路、边界、节点、地标、区域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边界空间要素之间的平衡逻辑:秩序与被秩序.从而通过边界开放封闭的动态平衡改善区域割裂现状,提升校城边界空间活力.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规划进入存量规划的新阶段.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进集建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试点,早在2014年,就率先推进减量化工作.笔者通过对上海市近郊区J镇的访谈调研,全面了解了上海J镇减量化工作推进的现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难点.借鉴上海减量化实施的经验,总结出对其他地区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或存量规划的启示,并提出建议.
居民自建房地处中心城区,却为集体土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转移中心城区,租房热导致自建房无序化发展,对城市带来了很大影响.结合运城实际,分析了自建房无序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加强自建房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城镇化进程中古民居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必然趋势,古民居产业化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拉动了经济发展,是实现良性循环经济的良好途径,也是实现城市和乡村生活更美好的软实力.由于城镇化建设正处于高速扩张期及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等种种因素,全国各地许多古民居濒临拆毁和放任坍塌废弃的命运,古民居产业化的形势严峻.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已成为发展共识.当前,探索和研究古民居产业化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