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方法浅议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词汇的教学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如果连基本的语言词汇都理解不了,那么学生之后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会有太多的提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领悟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词语记忆能力以及阅读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文章和词汇分开来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词汇理解以及词汇记忆的难度,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来进行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在实际的生活和写作过程中并不能够灵活地应用词汇。近些年来,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词汇,而词汇的增加也代表了学生语言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语言和文章也越来越生动。
  一、清楚教学范围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以及实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与传统的教育教学已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正视当前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工作,弄清楚做好教学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什么样的思想。教师首先要不断探索,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要求,再准备好相关的课程材料和资料,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语文词汇教学之前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词汇的讲解和积累。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词汇积累词汇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含义以及中华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到文章写作中去,从而掌握各种语文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后来的阅读理解以及作文奠定一定的基础,不断发展学生的其他表达技能。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过分依赖过去的教学经验以及语文教材,并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所教授的词汇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也不适合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能记得刚学会的词语,对于以前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小学语文词汇教学必须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对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看法,收集学生的观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不仅能够高效地学习到新的词汇,更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视日常的词汇积累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学科。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开展的教学方式以及锻炼模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自己的方式方法,在开展小学语文词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交流以及相互沟通来对学生的词汇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易于理解的现代词汇,同时还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让他们从交流和分析中领略到词汇的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日常交流最多的就是教师以及周围的同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表达水平,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用词习惯,创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要对学生的词汇水平以及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选择方法,不断积累学生的词汇量。教师也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词汇活动,比如猜字谜活动、写作比赛、造句比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表达。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想要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效果,必须要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施展教师魅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词汇。小學阶段的学生都非常喜爱游戏,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游戏因素,不断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发展现状,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词汇之后,在课堂上组织一些游戏,比如成语接龙,对于词汇量丰富、表达准确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词汇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加入适当的游戏元素,设置现代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爱上词汇学习,不断对词汇进行积累和表达,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姜松梅,杨晓磊.小学语文词汇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2]张明程.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教学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0).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为进一步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对学生三观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生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抓好这一时期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学习,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起到事
期刊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都在感叹现代通信工具给我们带来便捷,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作为家长,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孩子们手中也都有了手机,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就应时而生。手机一旦进入校园,就像毒品一样,带来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接下来我会根据我碰到与学生手机有关的情况,浅谈如何控制管理好学生手机。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学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与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随之有了新的认识与提升,随之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与改变,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本文针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对新课标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分析,并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进
期刊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普遍采用通过播放PPT课件来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办法,实训操作技术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这样的课堂不能全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微课的出现就像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一个新元素,起到课前学习课中解惑课后巩固反复学习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课后再现。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利用微课主题突出、时间短、趣味性强等特点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中
期刊
一、创设问题情境,淡化个别互动式指导  本文强调淡化个别互动式不等于不指导,教师要了解这个实验对学生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淡化指导,选择性地指导,同时注意学生表现,不能把学生的自主扩大化,这里的指导是在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进一步,可以采用问题或者提示方式控制学生实验进度,以达到思维活跃的目的,针对学生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期刊
身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总感觉“教育家”离我们很远,一提“教育家”,人们自然会想到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夸美纽斯、孔子、陶行知、蔡元培等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人物。“教育家”对于我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高不可攀。仔细想想,其实,教育家也并非遥不可及。所谓“教育家”,无非是按照教育规律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明白了这一点,心里就亮堂多了,即使成不了“教育家”,做一个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师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
期刊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各省所使用的教材都不尽相同,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创新和尝试都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但对中等专业学校化学教师而言,由于《化学》是中等专业学校化学课程必修的第一个部分,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此,不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变化,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强中
期刊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搞清楚三个客观前提,活化、个性化处理方式。下面我在课程地位、 切入角度 、核心目标 、处理方式四方面阐述我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的个人看法。  一、课程地位——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理念是学生能科学的客观的认识人地关系,并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