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方法再思考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作文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新的课程标准呼唤新的作文评价,作文评价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评价策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把个性的体验还给学生
  
  新的作文理念,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教育环境,采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关注个性,重视差异,肯定亮点。
  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我给予高度的肯定。我把它们定期张贴在教室后墙上的“创作与欣赏”栏目里,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许多同学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向我自荐,争取发表。这很自然地在班级掀起了写作的热潮。
  对一些写作差的学生,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给他们定位,应加以鼓励。尤其是当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或个性内向的学生感到困窘时师生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多给机会,放宽时间,使之有勇气逐步前进。
  
  二、把平等的交流送给学生
  
  真正好的评语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变居高临下的评价为平等和谐的交流,变冷漠的工具性为温暖的情感性,让老师良好的语言熏陶学生,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达到交流情感,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
  1.用评语激发学生奋发的动力。教师只有在作文评语中运用爱的效应,给学生良好的期待和真诚的爱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才能写出真正的佳作。如一位同学写《我的同桌》,文中写出了同桌的特点,我在评语中写道:“你真是个很优秀的描写人物的小作家,能细致地观察同桌,更能生动地描写同桌的表情、动作和心理,老师读了你的文章,仿佛你的同桌就站在面前。文章写得太棒了!”这极具鼓励性的评语,给了那位学生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他的写作兴趣更浓了,写人的作文每次都完成得很出色。这就是评语的激励作用。
  2.用评语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真正好的作文是学生用心去写的,他们渴望老师能走近走进他们的心,如果教师能发挥评语的交流作用,用评语去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用评语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那么,学生将会以更认真的态度,更真挚的情感,更纯洁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写生活。
  正是教师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变评语的工具性为情感性,关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让评价真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
  
  评议、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批改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由此可见,作文的批改应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给他们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创造,体验成功,体验自信。
  1.把“评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评议”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则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评议时,必须遵循自我的理解和训练的要求,这样更能通过评议巩固训练要求,锻炼学生的能力,也更容易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更好地改进以后的工作。
  评议活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集体评议,由教师朗读习作或小作者朗读作品,全体学生边听边评;有小组评议;有同桌互评;还有家长参与评议。并把评议的结果如实填写在我制定的作文评议表里。
  这样的评议活动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表见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作文的每一次评议中,较之“教师侃侃而谈学生默默无闻”的单纯讲评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作文评议表保存下来,能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教师从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长处和短处,它为师生提供了最真实具体的作文信息。
  2.把“批改”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应重在发现问题,而真正解决问题还应该是由学生去完成。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评议的过程只是学生交流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过程,而学生亲自“批改”才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相互教育、相互影响,取得自我进步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批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在批改的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以促进作文教学。
  在批改活动中,我首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一是教批的方法。一圈划,圈划出有关的词句段。好词用“。”,好句用“~”,质疑词用“?”。二点评,按照评议情况,具体写出成功或不足之处,赏析建议,灵活表达。二是教改的方法:一是“在慢读中改”,边读边改字词标点,整体了解习作内容。二是“在品读中批”,采用精读法修改句段,随机批注,深入体会习作特点;三是“在读中评析”,综合分析习作短长,进行整体修改和综合评议。
  正是通过师生平等诚挚的对话和交流,通过师生、生生的互评互改,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作文评价的主体。他们拥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拥有了开放的作文课堂,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既能张扬个性,又能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在思考和评价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积极体验,相互影响,实现了共识共赏共进,真正体现了“人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想象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沈松德 1955年生,湖北武汉市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中国画艺委会委员。1984
历史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是必修课程,《历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一节中首先就指明:“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那么,如何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学生终身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得以奠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得到发展,则是初中学段的历史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以促普及
土地流转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但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土地流转价格较低、土地流转主体的错位、土地征收程序与社会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农民维权过程艰难
为使舆论监督正常有序进行,防止负面效应的出现,开展舆论监督必须把握好度,包括政治的度、法律的度、艺术的度、时效的度,同时挖掘负面新闻中的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发挥好舆论
通过细分传递扭矩的法兰应用场合、载荷情况,提出不同传扭法兰螺栓联接的选型以及螺栓连接设计、校核重点,便于设计人员认知、掌握,积累实践经验、合理沿用.避免过度设计、安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是苏南地区医疗、急救指导中心,其前身为创立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的博习医院。一百三十多年来,医院牢记“博习创新,厚德厚生”的院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