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疫苗在食蟹猴模型中的免疫学评价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将鼠疫耶尔森菌的F1抗原和重组V抗原组成的鼠疫疫苗免疫食蟹猴,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将20只食蟹猴按简单随机法分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0和2周肌内免疫,并于1剂后2周和2剂后2周采血。用ELISA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的总IgG抗体;另外,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IFN-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免疫后,对照组均未产生抗体,而疫苗组产生了较强的抗体应答。2剂免疫后2周,低、高剂量组的抗F1抗原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4.71±0.32)lg和(5.09±0.21)lg(t=-2.76,P﹤0.05),两组的抗重组V抗原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4.75±0.52)lg和(5.12±0.58)lg (t=-1.37,P﹥0.05)。经F1和V抗原体外刺激产生IFN-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数均无明显增加。F1抗原刺激后,低、高剂量组分泌IFN-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分别为(1±1)/106和(1±2)/106(t=-0.16,P﹥0.05)。重组V抗原刺激后,两组分别为(7±15)/106和(6±7)/106(t=0.88,P﹥0.05)。

结论

鼠疫疫苗在食蟹猴模型中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但不能诱导明显的细胞免疫应答。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结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内镜下表现、CT检查特点与术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经结肠镜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结直肠HGIN,并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分析患者的术前CT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类型、病变最长径、广基或有蒂病变、淋巴结增大等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并计算术前CT检查对发现结直肠浸润癌
期刊
期刊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1种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可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组成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可抑制T细胞活化,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关键作用。靶向PD-1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PD-1和PD-L1抗体,它们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
目的探讨2001年至2015年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随时间变迁的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至2015年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的549例结直肠LST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的时间顺序分成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5年3个时间段,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变亚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手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0
期刊
目的评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en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将90只小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分别免疫PCV-13、市售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及生理盐水。于0、14、28 d分别进行3次皮下注射,观察免疫后小鼠的体重及状态变化至35 d。每组小鼠随机取10只在第14天进行眼眶采血,其余2
此文介绍了WHO对于减轻疫苗接种疼痛所推荐的一般措施和特别措施。
目的利用猪血浆制备高纯度凝血酶。方法使用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猪血浆获得凝血酶原后,用CaCl2激活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获得的凝血酶粗制品经2次SP-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获得高纯度凝血酶。结果2次层析后的凝血酶的比活为2 546 IU/mg,是凝血酶粗制品的8倍,得率为54%。快速蛋白液相层析检测表明,2次层析后的凝血酶纯度达89%。结论猪血浆通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