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与承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次下面的同学刚刚大学毕业,所以我讲的题目是“读书永无毕业”。你其他可以毕业,读书不能够毕业,要一直读下去。那么今天講什么呢,我想讲讲这几年,我自己读书的一点体会,包括读纸质的书,读电子书,读这个社会的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我就想谈谈,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些看法。
  我把“传”跟“承”分为两个概念,“传”我认为就是使它保存、流传;“承”,那就是要使它延续、继承,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给我们提出了不同的任务,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于“传”,我认为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我们要尽可能把前人留下来的精神的、物质的文化,这些遗产都要在我们这一代,尽可能把它完整地保存下来。如果我们再不自觉地保存的话,它们很可能就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它就绝了。不要去区分它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先进还是落后,没有必要,有的时候你争论它该不该保存的过程中间,可能这个老建筑就倒塌了;这个文化的人,可能就已经去世了,或者已经丧失了再传的能力了。不争论,保存下来。
  那么有的人担心,你保存了糟粕怎么辦呢?没有关系,糟粕也好,显示人类的丑也好,它都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你看法西斯当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遗产什么?这也是一种遗产,否则的话,后人可能很难想象出当年法西斯的残酷。在中国从宋朝到清朝,妇女都是缠脚的,变成三寸金莲小脚,当然这是一种陋习。但是如果你有关缠小脚的历史资料,有关具体的,比如说当时他们欣赏的三寸金莲这些小脚的鞋,你把这些都通通毁了,我们的后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你们就怎么理解曾经中国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阶段?
  还有一些可能是古代人他们的一种生存智慧,我们可能一时不理解的,你真把它毁灭了,或者任由它自生自灭,那么等你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再深入了解研究,更谈不上能够继承弘扬了。比如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就宣布废除原来的农历,完全实行公历。但是我们慢慢发现中国的农历并不是当时反对它的人说的是阴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特别是其中的二十四个节气,它是非常好地使中国那么多的农民能够把握住生产跟生存的节奏,这是一种古人生存的智慧。中国以这么小的比例的耕地养活这么多人口,那么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这二十四节气,与这样的一种生存智慧是有关的。所以大家知道,最近这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我们可能今天还认为是一种迷信,一种不好的习俗,也许它包含了当时的人,他们在特殊的条件下这样一种生存的智慧,那我们不妨把它留下来以后慢慢地研究。
  所以总而言之,我觉得讲“传”的话,那是无条件的。但是“承”呢,那就不同了,我们要继承的,不可能是它的百分之百。首先要理解这种文化,其中哪些部分我们可以照原样继承下来,这样的它是不多的。但是哪些部分,可以经过我们现代的、科学的转换,散发出它的精神实质,它的精华,用新的形式,成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为未来作出贡献。当然完全不适合的,这些糟粕的,我们要剔除。但是长期以来,我总觉得我们对这些看法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没有做出实际的事情来。所以我自己在考虑,我们到底古代文化里面,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承”的?“孝”,我们传统文化里讲忠孝节义,现在没有人说孝不好吧,没有人觉得不好吧?那么请问大家,这些我们放在今天,我们怎么来学,怎么来做呢?从孔子、孟子一直下来,为什么这个孝道,这么长时间的流行呢?
  那么这几年,又需要重新讲“孝”了。我看有的农村里面,把二十四孝图都重新放上去了。那这个“孝”里面,有些就是今天看来很可笑的。老人生了病,自己割块肉给他煮了吃了,就算你的心完全是好的,那么在今天,我们也明白人的肉是不能治病的。那个冰里面,冬天,老人要吃鱼了,他躺在冰上说让冰融化然后鱼就出来,这也是,你浇点开水也可以嘛!对吧?你说这个人,这宣扬什么呢?宣扬这个,这叫“孝”?这些二十四孝里面的糟粕部分,模仿也没用的。还有的今天讲孝,叫小孩子穿一个汉服啊,跪着磕头啊,但是起什么作用呢?所以,这几年,特别我接触研究中国人口史,我慢慢体会到了,“孝”的本质不是那些表面文章,“孝”的实质就是要一代一代的人,为家族、民族、社会的繁衍、延续,作出贡献。为什么中华民族,特别它的主体民族——汉族,今天在世界上还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呢?“孝”的观念,起的作用是不容否认的。所以你看从春秋战国时候,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包括《赵氏孤儿》,那保存一个家族的后代,这是很神圣的事情,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绵延的确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到了今天,“孝”的本质变了没有呢?我觉得没有变。
  我们看看,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只是知道发达国家他们开始晚婚了,不结婚了,不愿生孩子了。现在呢,连亚洲这些原来的传统国家现在也面临这个任务了,日本已经严重到人口下降,有人说将来到哪一天,如果现在这个人口下降不改变,日本人都要消失了。我们知道日本的内阁,专门有一个部叫少子化的对策部,对付什么?孩子生得少要想办法,但对付这么多年,好像没有改变这个事实。最近一次日本高考,已经很多学校招不到学生了。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那么中国呢,我们也碰到这个难题了,最典型的是上海,上海的户籍人口,不包括现在外面新来的,户籍人口是连续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上海的户籍人口,每年生的少、死的多,老龄化问题也非常严重。那么到现在政府放开二胎,大得人心,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并没有出现有些人想象的放开以后的所谓井喷,什么原因呢?大家都在计算生孩子的代价。所以我就想到我们这个孝道,今天有没有作用?我认为是有的,保证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人口繁衍。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了,我想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就可以解决当代世界上面临的这个难题。
  那我这样讲这个孝道是不是就没有糟粕,没有需要扬弃的呢?也有的,比如说古代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不包括女孩子的,男尊女卑,这个就是糟粕。这个部分,我们今天讲的,那应该是男女平等的,我们讲的“后”包括女性,所以我想,我这是举的“孝”这个例子,其他,我们今天,我们讲,如果说继承传统文化,我想都应该把它具体化,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盲目地颂扬。如果我们把传统文化,放在古代一个真实的社会场景下面来认识它的本质,它真正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承”,在我们这代人里面有选择性地,进行合情合理地创新、转换,那么这样的传统文化,就能成为我们今天文化的一部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并且通过我们传给子孙后代,使它在中国、在世界永远地发挥它的积极的作用。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在NBA赛场,球员球衣的号码选择不像国际篮联那样有严格的规定,只要不大于99,且在本队中没有重复,也非本队的退役号码,那么,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了。篮球巨星科比刚进入NBA时,他选择的球衣号码是8,因为之前他在Adidas ABCD(阿迪达斯在全美高校举办的篮球青少年比赛)训练营时身穿143号战袍,所以,他选择了1 4 3之和。而从06-07赛季开始,科比将自己的球衣号码8号改换为24号。有人阐释他2
他和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青筋暴突,指着他的鼻子骂:“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他梗着脖子回道:“滚就滚!有什么了不起的?别以为我离开了这个家就活不下去了。”母亲夹在父子中间,左右为难,只好悄悄地躲在一边抹眼泪。他默默地收拾东西,准备离家。  那一年,他十八岁,高考前夕,恋上一个女同学,心性摇摆,无心学习。父亲好言相劝,分析利弊,好话说了一马车,可是他就是不听。结果高考失利,父子间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
2017年3月4日,李健作为逆战歌手再次来到《歌手》舞台。演出完毕,所有歌手聚集一起,大家纷纷对李健抛出问题,李健用他的幽默机智巧妙回答,赢得阵阵掌声。  导演洪涛问李健:“再次来到《歌手》,有什么感觉?”李健:“感觉特别‘穿越’,就像大学毕业之后参加了工作,有一天公司领导突然对你说:‘你的文凭不好使,再补一遍。’,这是第一感觉。其二,我现在对这里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依然是您,尤其说话的方式(
著名画家徐悲鸿以擅长画马而著称。早年在法国巴黎学习时,徐悲鸿除了进行日常的素描练习外,还经常到动物园“看马”,和马交朋友。他对马的习性、动态作了长期观察,对马的肌肉、骨骼作了精心研究,并画了大量速写,牢牢地打下了画马的基础。后来,徐悲鸿又利用在印度讲学的机会,游历了长吉岭和克什米尔等出产良马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罕见的骏马,它们高头、长眼、宽胸、皮毛似缎一样闪光,它们奔放有力,又不失优雅温顺
近日,在南京市盐仓桥附近出现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对老夫妻为了儿女开车回家有个停车位,在公共停车带以“人肉”占车位,儿女都觉得父母不必如此,但几经劝解后,老人仍执拗不让。也许这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却充满讽刺。其实,行为即使是出自于爱,也不能因此私自抢占公共空间,侵吞公共利益。  清华法学院学生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说:“心中饱含正义,目光游走在事实与法条之间。”我们所要遵循的生活法条,是
俞平伯早年以诗歌、散文享誉文坛,同时潜心研究诗词,还在大学开设“词课”。1934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读词偶得》。书中,有一文论说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内有一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晚年,俞平伯撰写并修改了《唐宋词选释》。这一次,俞平伯将李煜词中的“独自莫凭栏”改为了“独自暮凭栏”。给学生上课时,他说明了改动的缘由。学生感叹俞平伯的“奇思妙想”,俞平伯却向学生郑重强调,这
前不久,在清华学堂举行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典礼上,贝聿铭、成龙、曹文轩等著名人物齐聚一堂,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但没有人知道,典礼上有一个虽然不为大众所知,可在科学界赫赫有名、无人不晓的生物学家。她就是清华医学院教授颜宁,广大清华学子心中的“学术女神”。  出身清华,颜宁后来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一番艰苦的求学,学成归来,颜宁选择回国为母校效力。尽管自带国际名校
优秀宛若那围城,平凡庸俗的人想冲进去,怀揣荣誉的人想逃出来;优秀犹如盛满珠宝的大包袱,背负它则嫌累,弃之则不舍。这是一个怪圈。平凡之时,无人问津,活得逍遥自在;小有成就后,每一天都战战兢兢,生怕之前的努力打了水漂,生活反而索然无味。优秀本无罪,只是境随心转,你对待优秀的态度也随你成就的大小而时刻改变。  纵观中华五千年,开国皇帝的奋斗史可谓是一抓一大把。譬如光武帝刘秀,青年时期只是舂陵一个小小农民
先讲三个故事,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灵感和启发。  故事1  没有谁没听说过可口可乐的,普通人以为它的创始人一定是个百万富翁,其实约翰·彭伯顿只是个药剂师。第一年平均每天只卖出9杯,到年底赚了50美元,广告花去73美元,换句话说,绝对亏了。几年后,有人只花了2300美元就买下了其专利,又过了几年,可口可乐就成了世界知名公司,市场资本达1600亿美元,年销售额400亿美元,全世界无处没有其产品。你注
学者张奚若曾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在当时,学生为了将来做官,报考政治学系的人很多,他对此很不满,于是向学生大泼冷水:“如果你们来念政治学系的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四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你在此读四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攻读政治学决不要为了做官,要立志当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