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遗文化,不仅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更是心中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乡愁。
--作者题记
六月上旬,迎来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作家采风组走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资源大市唐山采风。非遗美食--谷小光棋子烧饼靓丽亮相,世代相传,文化底蕴丰厚,制作技艺高超。作家来到厂区,和风吹来,刚出锅的棋子烧饼,散发出诱人谗言欲滴的奇香,扑鼻而来。作家边听文化故事,边品尝特色美食,非遗与舌尖的“碰撞”,瞬间挑动味蕾,可谓难得的一种享受,深厚的文化内涵震撼心灵。
谷小光棋子烧饼是一份难以忘怀的家乡美食,更是世代传承的舌尖文化。唐山市位于燕山南麓,兼具山、海、平原地貌,自古物产丰饶美食众多,尤其是传承500余年的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谷小光棋子烧饼是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谷小光棋子烧饼薄层的饼皮如蝉翼,一层叠一层,色泽诱人,外酥里嫩,入口脆脆地沙响,芳香四溢,掉在地上表皮碎了,内馅不乱,技艺超绝。
谷小光棋子烧饼被同行公认为引领当地风物的“味中之味”。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制作传统棋子烧饼的匠心名师却越来越少。来自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狼儿峪村的村民谷小光,痴迷棋子烧饼制作,不忘初心,拜访棋子烧饼老艺人,保护非遗美食,传承了棋子烧老手艺,把棋子烧饼做得风生水起。谷小光如何传承、保护、发展非遗美食、演绎传承棋子烧饼文化人生?作家采风开锁打开了“密码”。
诚信经营义为先
谷小光用火红青春年华,传承棋子烧饼,保护非遗文化的故事,蜚声国内外。“既是为了讨生活,也是因为真喜欢。”说起和棋子烧饼的缘起,圆方脸、笑眉眼的谷小光心迹直白。2007年,17岁的谷小光来到城关白家沟拜师学艺。靠着一股子“踏实劲儿”,他从每一道基础工序干起,学会棋子烧饼的用油和水和面、用驴油和香油合酥、包馅、烤制等全套制作技艺。学成之后,回到老家垒灶、撑案、亮手艺,在村街口托着盘子卖起了棋子烧饼。
2013年,谷小光创立了唐山谷津坊食品有限公司,“谷津坊”“谷小光”“谷家小子”等棋子烧饼品牌,荣获唐山“十大乡间特色小吃”称号。如今,谷小光的棋子烧饼,早已走出小山村,来到繁华市区“安营扎寨”,门店厂房齐备、散装精装俱全,不仅热卖本地周边,还远销海外。
探寻谷小光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谷小光斩钉截铁地说:“诚信!只有诚信才能保证品质,只有好的品质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谷小光牢记并把师傅“杨烧饼”杨国栋的多年来的叮嘱视为铁律:“选用食材不能有一丝含糊,制作不能有半点疏忽。”每一块棋子烧饼都体现匠心独运,运用上等食材,傳承地道的唐山风味,口齿留香。谷小光发誓奋斗目标定位作非遗美食匠人,制作每一块棋子烧饼,都要留住心中的乡愁,儿时的记忆,严格苛求,一丝不苟。
一次谷小光购进了一批菜籽油,原以为是优质特等油。棋子烧饼制作出来,谷小光品尝,油的等级不够格,舌尖上游荡的美味没有到达到要求。谷小光立刻把当天生产的两吨棋子烧饼卖给了养猪场,把菜籽油降为食用低价售出。
谷小光为传承、保护、开发棋子烧饼为己任。厂里的职工看到刚产出的烧饼被处理掉,连声说:“一般人根本感觉不到味道有什么异同,让猪吃了太可惜!”
谷小光说:“我能够吃出味道不同,高手在民间会有顾客能够吃出来。不能让顾客说谷小光的烧饼出名了,就‘以次充优’,砸了自己的招牌。”
匠心精神铸品牌
传承非遗美食,做出美味好吃的棋子烧饼是谷小光不懈的追求。1谷小光创业向丰润城内白家沟“杨烧饼”杨国栋学习。开始的时候,杨国栋不愿意教:“祖传的手艺谁愿意教给外人。”
谷小光天天往杨国栋烧饼摊跑,可是日久生情,感动了杨国栋:“现在不少年轻人急功近利想挣大钱,做棋子烧饼辛苦,对棋子烧饼这么执着的年轻人太少了。”于是把棋子烧饼手艺倾囊相授。
谷小光并不满足。他边做棋子烧饼,边四处拜师,博采众家之长。后来,他又向丰润棋子烧饼最有名望的七树庄刘亚洲、祥顺斋饭店厨师徐士学学习棋子烧饼技艺。谷小光为寻求棋子烧饼内馅更佳味道,多次登门拜访研究香料大师,但香料配方也只传内不传外。谷小光两年多时间坚持不懈主动上门求教,终于感动了对方,同意将配料方传授给他。谷小光在调料大师贾长存指导下,学习香料技艺,研制出多样化美味的内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如今,谷小光制作的棋子烧饼成为丰润棋子烧饼代名词。年逾花甲之年的唐山市著名红学家、老作家王家慧说:“我吃谷小光棋子烧饼,吃到了儿时候吃到的老味道了。”
“天外天楼外楼,能人中有能人”谷小光对棋子烧饼制作技艺追求永无止境,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调研市场。一方面,邀请周边钢铁业精英人物、老乡朋友,如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亲切交流切磋匠心精神,共同回忆脑海深处儿时食用棋子烧饼的情景,用文化的魅力,再现看得见的乡愁。另一方面,谷小光带着棋子烧饼跟随作家采风组走进河北、江苏、北京、天津等一些名企征询建议,开拓市场。他每年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全国拜访各地有名特色烧饼厂商和糕点厂商,深入学习研究制作技艺。为了让棋子烧饼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他经常一两个月待在制作室里,反复试验。在研制一款适合儿童食用的棋子烧饼时,他用掉了一吨面粉。
谷小光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积累经验。他对棋子烧饼最大的贡献是将古老的丰润小吃推向全国,解决大规模生产中技术诸多难题。他对生产棋子烧饼的生产线、流程、品质把握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其中最关键的是烤制棋子烧饼火候把握。
“小光对棋子烧饼研制着了魔,整天待在烤炉前,晚上做梦还说‘火候小了’。”谷小光妻子周盟说。
由于他的执着,谷小光生产的棋子烧饼广受欢迎,成为了丰润棋子烧饼的代名词。谷小光生产的谷津坊棋子烧饼被中国老字号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省文联联合授予“燕赵老字号”、“宫廷贡品”,被河北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商报认定工作委员会认定为“河北老字号”。
--作者题记
六月上旬,迎来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作家采风组走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资源大市唐山采风。非遗美食--谷小光棋子烧饼靓丽亮相,世代相传,文化底蕴丰厚,制作技艺高超。作家来到厂区,和风吹来,刚出锅的棋子烧饼,散发出诱人谗言欲滴的奇香,扑鼻而来。作家边听文化故事,边品尝特色美食,非遗与舌尖的“碰撞”,瞬间挑动味蕾,可谓难得的一种享受,深厚的文化内涵震撼心灵。
谷小光棋子烧饼是一份难以忘怀的家乡美食,更是世代传承的舌尖文化。唐山市位于燕山南麓,兼具山、海、平原地貌,自古物产丰饶美食众多,尤其是传承500余年的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谷小光棋子烧饼是唐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谷小光棋子烧饼薄层的饼皮如蝉翼,一层叠一层,色泽诱人,外酥里嫩,入口脆脆地沙响,芳香四溢,掉在地上表皮碎了,内馅不乱,技艺超绝。
谷小光棋子烧饼被同行公认为引领当地风物的“味中之味”。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制作传统棋子烧饼的匠心名师却越来越少。来自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狼儿峪村的村民谷小光,痴迷棋子烧饼制作,不忘初心,拜访棋子烧饼老艺人,保护非遗美食,传承了棋子烧老手艺,把棋子烧饼做得风生水起。谷小光如何传承、保护、发展非遗美食、演绎传承棋子烧饼文化人生?作家采风开锁打开了“密码”。
诚信经营义为先
谷小光用火红青春年华,传承棋子烧饼,保护非遗文化的故事,蜚声国内外。“既是为了讨生活,也是因为真喜欢。”说起和棋子烧饼的缘起,圆方脸、笑眉眼的谷小光心迹直白。2007年,17岁的谷小光来到城关白家沟拜师学艺。靠着一股子“踏实劲儿”,他从每一道基础工序干起,学会棋子烧饼的用油和水和面、用驴油和香油合酥、包馅、烤制等全套制作技艺。学成之后,回到老家垒灶、撑案、亮手艺,在村街口托着盘子卖起了棋子烧饼。
2013年,谷小光创立了唐山谷津坊食品有限公司,“谷津坊”“谷小光”“谷家小子”等棋子烧饼品牌,荣获唐山“十大乡间特色小吃”称号。如今,谷小光的棋子烧饼,早已走出小山村,来到繁华市区“安营扎寨”,门店厂房齐备、散装精装俱全,不仅热卖本地周边,还远销海外。
探寻谷小光成功的诀窍是什么?谷小光斩钉截铁地说:“诚信!只有诚信才能保证品质,只有好的品质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谷小光牢记并把师傅“杨烧饼”杨国栋的多年来的叮嘱视为铁律:“选用食材不能有一丝含糊,制作不能有半点疏忽。”每一块棋子烧饼都体现匠心独运,运用上等食材,傳承地道的唐山风味,口齿留香。谷小光发誓奋斗目标定位作非遗美食匠人,制作每一块棋子烧饼,都要留住心中的乡愁,儿时的记忆,严格苛求,一丝不苟。
一次谷小光购进了一批菜籽油,原以为是优质特等油。棋子烧饼制作出来,谷小光品尝,油的等级不够格,舌尖上游荡的美味没有到达到要求。谷小光立刻把当天生产的两吨棋子烧饼卖给了养猪场,把菜籽油降为食用低价售出。
谷小光为传承、保护、开发棋子烧饼为己任。厂里的职工看到刚产出的烧饼被处理掉,连声说:“一般人根本感觉不到味道有什么异同,让猪吃了太可惜!”
谷小光说:“我能够吃出味道不同,高手在民间会有顾客能够吃出来。不能让顾客说谷小光的烧饼出名了,就‘以次充优’,砸了自己的招牌。”
匠心精神铸品牌
传承非遗美食,做出美味好吃的棋子烧饼是谷小光不懈的追求。1谷小光创业向丰润城内白家沟“杨烧饼”杨国栋学习。开始的时候,杨国栋不愿意教:“祖传的手艺谁愿意教给外人。”
谷小光天天往杨国栋烧饼摊跑,可是日久生情,感动了杨国栋:“现在不少年轻人急功近利想挣大钱,做棋子烧饼辛苦,对棋子烧饼这么执着的年轻人太少了。”于是把棋子烧饼手艺倾囊相授。
谷小光并不满足。他边做棋子烧饼,边四处拜师,博采众家之长。后来,他又向丰润棋子烧饼最有名望的七树庄刘亚洲、祥顺斋饭店厨师徐士学学习棋子烧饼技艺。谷小光为寻求棋子烧饼内馅更佳味道,多次登门拜访研究香料大师,但香料配方也只传内不传外。谷小光两年多时间坚持不懈主动上门求教,终于感动了对方,同意将配料方传授给他。谷小光在调料大师贾长存指导下,学习香料技艺,研制出多样化美味的内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如今,谷小光制作的棋子烧饼成为丰润棋子烧饼代名词。年逾花甲之年的唐山市著名红学家、老作家王家慧说:“我吃谷小光棋子烧饼,吃到了儿时候吃到的老味道了。”
“天外天楼外楼,能人中有能人”谷小光对棋子烧饼制作技艺追求永无止境,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调研市场。一方面,邀请周边钢铁业精英人物、老乡朋友,如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亲切交流切磋匠心精神,共同回忆脑海深处儿时食用棋子烧饼的情景,用文化的魅力,再现看得见的乡愁。另一方面,谷小光带着棋子烧饼跟随作家采风组走进河北、江苏、北京、天津等一些名企征询建议,开拓市场。他每年至少用一个月的时间到全国拜访各地有名特色烧饼厂商和糕点厂商,深入学习研究制作技艺。为了让棋子烧饼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他经常一两个月待在制作室里,反复试验。在研制一款适合儿童食用的棋子烧饼时,他用掉了一吨面粉。
谷小光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积累经验。他对棋子烧饼最大的贡献是将古老的丰润小吃推向全国,解决大规模生产中技术诸多难题。他对生产棋子烧饼的生产线、流程、品质把握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其中最关键的是烤制棋子烧饼火候把握。
“小光对棋子烧饼研制着了魔,整天待在烤炉前,晚上做梦还说‘火候小了’。”谷小光妻子周盟说。
由于他的执着,谷小光生产的棋子烧饼广受欢迎,成为了丰润棋子烧饼的代名词。谷小光生产的谷津坊棋子烧饼被中国老字号文化研究中心、河北省文联联合授予“燕赵老字号”、“宫廷贡品”,被河北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商报认定工作委员会认定为“河北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