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厚读 浅文深解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对篇幅较短的文章讲不深、讲不透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实践来进行一些探索,从而实现短文厚读、浅文深教,更好地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短文厚读;深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结合书下面的注释,自己阅读、翻译、理解都不成问题。这样的一篇浅文、短文,怎么教?教什么?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和挑战。我曾经听过几位老师就这篇文章上的公开课,除了常规的梳理文言字词、句式之外,就是分析一下文章的内容,然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拓展迁移和练习巩固上,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厚度明显不够,让人听得很不过瘾。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言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的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总共136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的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这种经典的文言文本,每句话都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特别是里面的人物形象虽是简笔勾勒却是风骨卓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把短文读厚、浅文读深,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去领会魏晋南北朝时期仁人志士独特的风骨气质。
  一、转换视角,别开生面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人物很简单,里面涉及三个人物:陈太丘、友、元方。其中元方是文中着墨比较多也是大家重点关注的人物,智慧聪明,人小鬼大,爱憎分明,个性十足。但如果只是围绕这个人物进行解读,视角比较单一,得出的结论似乎也过于顺理成章,对学生思维的引领和训练略显不足。其实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视角,文中还有两个人物,虽然涉墨不多,却也是耐人寻味。其中描写陈太丘的就两句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这两句话简洁明了、干脆利落,很能体现陈太丘这个父亲的性格,约了朋友中午一起出行,时间一到,立刻离去,绝不拖泥带水,没有丝毫犹豫,这种性格可谓“方正”之极。很显然,陈太丘的这种个性对儿子元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元方“方正”的个性明显是源自他的父亲,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和“元方入门不顾”这对父子对友人的行动和态度,一个“舍去”,一个“入门不顾”,两个人身上的那种果决与傲然简直是一模一样。
  文中描写友人的句子比陈太丘稍微多一点,总共是三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这三句话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最突出的就是友人的情感态度的骤变:尊、怒、惭。第一句话友人表现得彬彬有礼,在询问元方的父亲时还使用了敬称“尊君”,一切都很正常,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但是第二句则明显风云突变,友人在得知元方的父亲已经走了以后,勃然大怒,口出恶言。这里整个画风骤转,给人以非常突兀的感觉,明明是自己失约在前,怎么会突然声色俱厉、倒打一耙,蛮横至极,与前面问话时的表现判若两人,也与最后听了元方回击他的话,马上惭愧致歉的形象格格不入。一个人怎么会前后反差那么大,这里明显不符合情理。人们常说事情反常即为妖,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友人之所以在得知陈太丘弃他而走便本能的勃然大怒,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友人的地位或者官职应该是要高于陈太丘的,在一个官本位的封建社会里,上级迟到、下属等候应该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即便是现代社会这种情况也算是正常。作为上司的友人,显然长期处于高位,已经习惯了下属即便是朋友对他的逢迎和迁就,以至于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已经没有了晚到一会儿就是失信于人的概念。这就可以理解,当他得知自己迟到了一会儿,陈太丘便弃他而去后,立即失态暴怒并口出恶言的反常表现。而地位较高的友人的暴怒反应又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陈太丘父子方正、耿直的性格,也充分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狂放不羁、不遵世俗礼仪的自由率真的本性。
  二、紧扣单元目标,探求内在联系
  这篇文章所在单元的总体目标要求是“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从单元总体目标要求这个思路探究下来,我们不难看出,元方的方正率真个性的形成与他父亲陈太丘之间的紧密关系,甚至可以说元方就是他父亲的翻版。而元方对父亲的维护与尊敬也是不遗余力,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回怼友人“无信”“无礼”的经典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段话表面看是对友人的行为逐一进行批驳,实则暗含对自己父亲的赞扬和维护。“君与家君期日中”,这句话把友人和自己的父亲放在一起,两个人平起平坐,且有一个简单的契约约定“期日中”,然后接下来对友人的行为逐一分析,指出错误所在,可谓招招见血,直指要害。其实这里面还暗含把友人行为与自己父亲及自己的行为的一个对比:友人是“日中不至”,陈太丘则“过中不至,舍去”,一个拖拉散漫,毫无契约精神,一个诚实守信且果断决绝,决不迁就放纵,对比强烈,看了让人大快人心;友人是“对子骂父”,元方则“对(恶)友护父”,突出了家风淳厚,父子情深,让人感慨不已。至此,友人“无信”“无礼”的形象,而元方父子“有信”“有礼”且“有据”“有情”的形象越发鲜明。
  三、精讀文本,咬文嚼字
  解读文本我们一定要抓住“以本为本”这个原则,精读文本,逐字推敲,前后勾连,这样往往会有独到的发现。文中元方回答友人提问有一句话:“待君久不至,已去。”这句话中有一个“久”字,颇耐人寻味。在面对友人“尊君在不”的发问时,元方显然已经了解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维护。但是细品这句话还能发现一个孩子的机灵,他的父亲陈太丘是一个不遵世俗礼法、果断决绝的人,与友人约定时间一到,便立即离去,没有丝毫的缓冲余地,这估计也是友人生气暴怒的原因之一。但是元方在回复友人的问题时,悄悄地加了一个“久”字,“待君久不至”,一方面说明父亲等了友人很长时间,对你已经仁至义尽;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友人的拖拖拉拉、不讲信用,为后面强力批驳友人“无信”“无礼”埋下了坚实有力的伏笔。一个“久”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聪慧,更能体会到他对自己父亲不遗余力的尊敬与维护。至此,这对父子的形象越发生动饱满,父子之间浓郁的亲情也是跃然于纸上,让人赞叹不已。
  教授这种短文、浅文,要想让课堂丰富且有深度厚度,必然要求老师有独立创新的思维品质,也只有具备了独立创新的思维品质,才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进入文本,引领学生以本为本,认真细致地去品读文本中每一个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考、探究的乐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从以老师讲、灌输为主的“讲堂”变为以学生学、探究为主的“学堂”。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学府中学]
其他文献
近来以“女汉子”自居的女孩子多了起来,女汉子原本是指那些性格大大咧咧、举止彪悍的姑娘们,不过现在也有人给“女汉子”设置了一定的外貌门槛,要么高瘦,要么白美。那么,“女汉子”英文怎么说呢?  Chinese actress Ma Su on her Weibo said, “It would be better to be a female with men’s body among men tha
为了说服大家,罗维只好通知他来公司。把剧本扔给他:“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参透剧本?”他以少有的严肃而认真的口吻说:“一分钟。”他的回答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说:“对别人来说或许需要几周的时间,但我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我的父亲曾经教导我,要想有出息,就必须把别人的一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一分钟后,他来了一段即兴表演,虽说内容有所出入,但他却把郑潮安这个人物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  他就是李小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道理。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呢?你如何度过每一个“今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然而过度焦虑未来,提前“预支”痛苦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  初一的小乐参加了一场演讲比赛,自我感觉发挥得很好。可是比赛结果迟迟没有公布,于是她开始抱怨,认为
芹菜: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近年来以其强劲的势头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走进了校园,走进课堂,走进了学生们的作文中……对此,有人欣然接纳,有人忧心忡忡。那么网络语言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呢?让我们来听听,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中学部第八届“天桃杯”辩论赛初赛中,作为正方的初09(11)班和作为反方的09(10)班是如何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的。    正方观点:网络语言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成长的岁月中,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都是我心中的太阳。   父母的爱是我心中的太阳。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无比美好的世界上,陪伴我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是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他们让我在爱河中幸福地成长。敬爱的父母亲,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老师的爱是我心中的太阳。是老师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老师让我知道了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更是一把通向未知天地的
亲情友情 其爱融融  相信在刚过去的2011年,每个人都有不少精彩难忘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你最快乐的一件事、那个最快乐的时刻又是什么呢?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回味快乐,思考生活,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韦晓薇:我们一家有幸去参观了西安园博会。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博览会的神奇和绚美,而是在拥挤的买票、排队过程中,爸爸总是用他那宽大的肩膀尽力地呵护妈妈和我,生怕别人挤压到我们。太阳很毒辣
距离云南省陆良县城约18公里,有一个叫做“彩色沙林”的地方。那里,有沙粒堆聚而成的峰峦,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它们千姿百态,颜色变幻无穷,因而有了“彩色沙林”之称。然而,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却会发生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电闪雷鸣的夜晚,在山沟里,空旷无人之地蓦地响起了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马嘶声、马铃声,各种各样诡异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这不是拍摄恐怖电影的现场,而是被当地人称为“过阴兵”
时爬、时蹲、时侧身,黑暗尽头,危岩巨石、跌水陡崖随处可见……这是探洞者独享的刺激经历。有人说,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看见什么。是的,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让许多探洞爱好者对此流连忘返——  洞穴探险作为一项团队活动,是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但探险队的每一名队员,又必须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探洞者在探险期间不仅要将全身心贡献给团队,还要在没有其他队员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探洞和处理一些紧
老爸拿着计算器正在算当月的各项开销,老妈则坐在对面唠叨,一会说这个月电费多了,一会说这个月水费超了,一会又说全家人一定要节约……终于唠叨完了,她还不忘推老爸一把,提醒道:“听见没有,我刚才讲了那么多,总之是……”  老妈猛一推,老爸一下子按错了计算器的键,只听一个响亮的电子女中音接着说:“等于零。”气得老妈七窍生烟。
如果说因活而生,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那么尊重的意义是什么?是让人生更加多姿多彩。那又如何不枉此生呢?我觉得,应当是细心品尝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酸——欲哭无泪  今早,数学测试。看着满满的题目,我的心揪了一下,真不晓得何时能答完。果不其然,都过了十多分钟,我连一题也没做出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这一急真不得了,把我脑子全塞住了,连简单的题目都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