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太极—阴阳”的生生思想——基于“动静之神”的诠释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诠释《太极图说》大体以解读太极为前提.其中,以太极为形上之理的诠释,受限于形而上下的分判,在诠释"太极生阴生阳"上存在理解的困境.以太极为元气的诠释,着眼于气的自然生成,又难以落实价值层面的生生之道.事实上,周敦颐并非立足于太极揭示生生根源,同时也并非未反思元气说,给予阳变阴合根源性的说明.他主要立足于"动静互根"这一架构展开诠释,进而揭示"太极-阴阳"的生生思想."动静互根"的诠释直接彰示与说明了极、神等根源性的内涵,展示出"太极-阴阳"为神妙的生生化成.一方面,这一诠释在未明确太极、阴阳内涵的情况下亦能落实生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基于这一诠释而言的太极、阴阳显豁出有别于太极天理说、太极元气说的内涵.
其他文献
阴阳五行学说在构建《太玄》文本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扬雄用阴阳二分法设计了《太玄》的横向结构来囊括时间,又用三分法设计了其垂直结构来象征空间,使得全书呈现出金字塔式复合文本结构.再将《太玄》与早期五行类文献进行比对,可知此书不仅吸收了大量术数类知识,体现出集大成的特点,而且常有独出机杼之处,故能自成系统.最后,基于创作角度来考察,可知无论是方、州、部、家的结构设计,还是每首九赞的内容安排,阴阳五行学说始终贯穿其间.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汉代术数《易》的盛行,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扬雄试图将术数类知识纳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