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根据三维超声心动图精确定位的起搏心电图特点来评价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位置。方法4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植入术中经二维x线影像定位示心室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高位间隔部,植入术后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心室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精确位置,并分析起搏电极导线位于不同部位的体表起搏心电图特点。结果三维超声心动图示起搏电极导线位于高位间隔者23例(57.5%),低位间隔者6例(15.0%),游离壁者11例(27.5%)。与游离壁相比,起搏电极导线位于高位间隔时,其下壁导联起搏心电图的R波振幅高[(1.28±0.18)mVVS(0.88±0.18)mV,P〈0.001]、QRs时限短【(132.5±8.3)msvs(155.3±6.9)ms,P〈0、001]、顿挫少(21.7%VS90.9%,P〈0.001),胸前导联R/S移行早(大于V4,24%VS81%,P〈0.05);起搏电极导线位于低位间隔时,其R波振幅也较高[(1.43±0.13)mVVS(0.88±0.18)mV,P〈0.001]、时限也较短[(143.5±4.3)msvs(155.3±6.9)ms,P=0.004],胸前导联R/S移行早(大于V4,24%VS81%,P〈0.05)。而高位间隔与低位间隔相比,高位间隔QRS波时限更短[(132.5±8.3)msvs(143.5±4.3)ms,P=0.003]。另外,当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后间隔时,I导联上的QRs波以正向波为主,位于前间隔时则以负向波为主。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有利于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在右心室流出道的精确定位;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植入术中起搏电极导线在右心室流出道的定位,当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后间隔时,其起搏心电图I导联为正向波,前间隔时为负向波。
三维超声评价起搏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导线的定位作用
【摘 要】
:
目的根据三维超声心动图精确定位的起搏心电图特点来评价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位置。方法4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植入术中经二维x线影像定位示心室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高位间隔部,植入术后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心室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精确位置,并分析起搏电极导线位于不同部位的体表起搏心电图特点。结果三维超声心动图示起搏电极导线位于高位间隔者23例(57.5%),低位间隔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
【发表日期】
:
2008年1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人类的心脏冲动传导从窦房结开始,经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束支、浦肯野纤维至心室,是最生理的传导过程,保证了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当传导系统发生病变,如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障碍,造成窦性心动过缓和/或房室阻滞,需要器械干预时,无论人们怎样努力,也难以达到尽可能近似的生理性境界。实际上父母给予新生婴儿的健康心脏才是真正的生理性起搏。
起搏器感染随着植入量的增加在临床上已经不少见了,起搏器接触性皮炎则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由于均会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甚至破溃等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因此全面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ic ventficular tachycardia,PMVT)是以QRS波在形态和/或电轴方面发生频繁而快速改变为特征的频率超过100次/min的心室节律,其节律常不匀齐,可自发终止,亦可转化为心室颤动(室颤)。根据心电图表现可以分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图1)、双向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l ve
1 你想听到什么声音。你一直在问自己。一些人说他们听到了风带来的远方的声音。你们在那个喧嚷的世界里,听到了废都的声音。苍山之下的废都,已经被草木掩埋的废都。那里,出现了一些考古的人。你看到了一些在这之前不曾见到过的陌生人,从他们的口音,就知道他们来自很远的城市。你已经在上面生活了一段时间,那些时间里,你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当那些考古人员来到第五十五条大街,你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要做的事。那些考古人员要
期刊
经穿刺静脉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非常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技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生随访发现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入路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总结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诊治情况,旨在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心脏性猝死(SCD)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5年WHO的数据表明,在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约1700万人群中,40%~50%是SCD。SCD虽然有多种定义,但目前一般认为是在1h内出现的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非预期死亡事件或无目击者的死亡事件。心脏骤停(SCA)不等同于SCD,SCA如果救治失败会引起真正的SCD。全球SCA的生存率小于1%,在美国约为5%,SCD发生率约为50万/年,婴幼儿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CRT不仅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北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NASPE)第一次将CRT治疗心力衰竭列入心脏起搏适应证(Ⅱa类)中。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CRT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不
联想 巨石之上,蓝天无边,一只鹰的家园 仿佛在虚无中获得安妥 巨石之下,荒草萋萋,两匹蜥蜴在自己的 荒原上展开了追逐——— 爱情很苦,也很累 它们披着闪电的外衣,快速消失于视线之外 来不及说声“再见” 我们就得马上离开这里 而这块巨石,一生愿在此 尽管它身披怪异的图案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而这一年、一生的漫长 等同于什么 我们彼此交换眼神,仿佛心领神会 又仿佛一切都无法
期刊
患者男性,43岁,因“活动后气促半年”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自2007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感活动后气促,能平卧入睡,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93次/min,心界明娃扩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呈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13ms。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左心窜舒张末内径74mm,室壁运动减弱,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