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之死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普通女生之死,何以“小题大做”,进而演变成学界的公共事件?
  
  1919年11月25日,星期二。下午1点,胡适终于开始动笔写作《李超传》。
  李超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3个月前病逝于法国医院。
  女学生体弱死于肺病,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稀罕的是,这桩普通的死亡事件竟然演变成了公共事件,全国知晓。
  
  李超其人
  
  女生死后不久,胡适收到一包李超生前的书信,是朋友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的。这些信稿已被李超的朋友分类编辑过,他们希望北大教授胡适对这位女学生的不幸辞世写点什么,以便在追悼会上宣读分发。
  读了李超的书信,胡适产生了为这个女子作传的想法。从11月12日起,他几次三番将“作《李超传》”的计划写在自己的日程表上,但动笔却一拖再拖,直到追悼会前5天,终于一气呵成。
  李超是广西梧州金紫庄人,父母双亡,姊妹3个。父有一妾,李超是跟随她长大的。李家是一个大家,家产不菲,但女儿均无继承权,所以过继了一个侄儿,继承香火。
  李超到20岁时,在家中的处境开始艰难起来。因为过继的嗣兄才是家产的真正继承人,才有权支配家产。李超的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嗣兄也已结婚,为了早日尽享家产,嗣兄最怕李超读书不嫁,还要靠家产生活。
  也正应了他们的担心,这个倔强的妹子偏不肯早早出嫁,要用家中银钱供自己读书求学。于是,李超成了哥嫂的眼中钉。
  其时,李超的教育程度已不算低。她幼年随做官的胞叔识字,10岁后接受家塾教育,学习经史,民国初年就读于梧州女子师范,毕业后于1915年和同伴组织了一个女子国文专修馆,1年后解散。
  家庭生活的烦闷,使李超产生了去外地求学的想法。1918年6月,李超只身来到北京,9月入女高师旁听,后改为正科生,第二年冬天被校医院确诊为肺病,先入首善医院调养,濒危时转入法国医院,于1919年8月16日下午病逝。
  
  胡适为可怜女子作传
  
  李超死时二十三四岁。据李超同乡的记述,在北京的短短一年间,特别是从生病到去世期间,李超“时露抑郁”,同学同乡都“莫知其故”。胡适认为,李超病由心生,“她本来体质不强,又事事不能如她的心愿,故容易致病”。至于“抑郁”的原因,胡适给出的解释是:学费。
  胡适认为,“旧家庭的黑暗,历历都可想见”,李超外出求学的重要动机,是避免高压的婚姻。但在胡适看来,李超的问题,首先是家庭财产继承制度导致的经济问题,家中有钱却无法支配,使她一直在殚精竭虑地四处借款。所以胡适说,李超的根本问题,就是女子不能算为后嗣的大问题。
  《李超传》主要是围绕李超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组织材料。嗣兄百般阻挠李超离家,在信中以乡间惯例、乡党非议等理由威吓,被胡适称为“高压的家族制度之一篇绝妙口供”,背后的用心却是财产的考虑。李超病死后,丧事由同乡料理,棺材一直停在北京一座破庙里不知如何处置,而其兄来信却说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更加揭示了经济利益视野下家庭成员的残忍面目。
  胡适替这个“可怜女子作传,竟做了六七千字,要算中国传记里一篇长传”。胡适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工夫,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女子作传呢?胡适自己的解释是,“因为她的一生遭遇可以用做无量数中国女子的写照,可以用做中国家庭制度的研究资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可以算做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牺牲者。”
  
  名流齐聚追悼会
  
  追悼会的发起,后来成了女高师和北京大学的共同行动,进而成为北京学界的一个公共事件。发起人名单中,有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知名学者,有罗家伦、康白情、张国焘、黄日葵等北大学生,也有女界名流吴弱男等。
  当时正在北大就读的邓中夏,以“大壑”为笔名,为长沙《大公报》撰写了《李超女士追悼会纪略》的报道。他在报道中说:“先前李超的为人,没人晓得。后来死了,她的书信给她的朋友瞧见了,才惊骇起来,发起追悼会,京里一般有思想的人,更为注意。”
  追悼会于11月30日下午,在女高师如期举行。会场坐得满满的,男女来宾千余人。会场前方摆放着李超留短发、穿学生装的遗像,像框上方是蔡元培的手书横幅“不可夺志”。胡适写的《李超传》,也在会场上散发。
  蔡元培、蒋梦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梁漱溟等社会名流均到场发表演说。邓中夏描述他们的演说是,“均淋漓尽致,全场感动,满座恻然,无不叹旧家庭之残暴,表同情于奋斗之女青年。”
  胡适和梁漱溟等人主要着眼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问题。胡适谴责了女子不能继承财产和有女不为有后的男尊女卑制度。梁漱溟认为,问题在于妇女的自身觉悟。他在追悼会的演讲中说,“现在重要在怎么使妇女界感觉她们自身种种问题,有了迫切的要求,自然会寻觅路子去解决。”
  蔡元培、朱执信等人则从李超之死,广泛讨论女子教育问题。为了解决女子上学的经费问题,蔡元培提出,个人的所有财产都不该承袭,都要归国家,做教育经费,因为承袭财产是资产阶级保存自己财产的一种方式。如果遗产归公,不仅像李超这样的人不会死,那些做苦工的穷女人,也可以受到应有的教育。他从这个角度提出了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公则。
  到会的男女青年学生也纷纷发表演说。邓中夏采写的报道说,北大学生黄日葵等多人,“均极沉痛”。其中以女高师国文部的两位女同学的演说,最为引人注目:“李女士受家庭专制之苦,如此其烈,而未向同学道过只字者,全以女士尚有两种旧观念未能打破,即‘家丑不能外扬’与‘以穷困为耻’之观念是也。吾辈女青年对于旧家庭之压迫,不可再抱家丑不外扬之陈腐观念,宜即宣于大众……”
  的确,在整个事件中,李超本人是沉默的。一个远离家乡的弱女子,告贷无门,而且碍于自尊又不愿家丑外扬,贫病交加,被迫而死。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妇女的觉醒,在风起云涌的妇女报刊中,揭露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和批判旧家庭的声音日隆,女性在报刊上揭发家庭罪恶的文章甚至成了一种类型。
  这次追悼会收到挽联约千余副,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求学者如此其难,愿在校诸君,勿辜负好机会;守钱虏害事非浅,舍生计革命,不能开新纪元。
  追悼会从下午两点一直开到5点,实际上成了妇女问题的演讲大会。
  (本文参考了杨念群《新史学》第一卷、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彭明《五四运动史》、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萃与解读》、曹伯言《胡适日记全编(三)》以及相关老报纸。)
其他文献
外界普遍认为,《窝头会馆》演出成功,更是重拾理想主义话剧年代戏剧风貌的一部标志性作品。张和平也认为,通过这部戏,人艺的“复兴”,“起码是有可能的”      无论从哪方面看,正在首都剧场上演的《窝头会馆》都算得上是一出赚尽眼球的话剧——它不仅集合了在主旋律作品“长袖善舞”的编剧刘恒、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还囊括了何冰、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徐帆、曾力、易立明等一批最好的人艺演职员。  亲手把这些“
能否尽快让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并取得最佳效果,能否抓住机会调整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人气王”奥巴马能否顺利度过“总统见习期”    “美国遭遇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最严重经济危机……如果什么都没做,衰退会持续数年。我们将失去500多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逼近两位数,整个国家将滑向危机深处……”2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大声疾呼:美国人必须行动。  “行动”的第一要务,无疑是
中国的奢侈  中国奢侈品行业在过去几年一直以2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在经济危机发生的2008年和2009年也一直如此。英国咨询公司OC
连续5年的五个“一号文件”,将中央财政的三农投入翻了一番,其中究竟有多少最终留在了农民的口袋里?    腊月二十四,农历的年关已经临近。  陈锡文已经习惯了在这个时候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一天是1月31日,作为三农问题权威学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他在春节前向外界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是连续5年的“规定动作”。  此前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将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
KODA能够成为冷酷的“富豪杀手”,主要取决于这个产品设计本身的特性,而金融监管的滞后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经济萧条之下,富豪的投资选择往往更贫乏。但是,牛市中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对富豪们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幸事。近日,许多曾经投资香港“累计股票期权”的大陆投资人,就深味了因投资高杠杆投资品而面临的巨额损失,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  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 是香港近年流行的一种新
剑桥大学出版社将首度出版由中国本土作者撰写的中国书籍,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中国图书“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    对于几乎全世界的学者而言,剑桥大学出版社无疑是学术生涯中的一个符号——无人不曾在学术殿堂中享用过它所奉献的精神食粮;同时,学者无人不将它视为著作等身、流芳百世的重要载体。  “流芳百世”之说并不夸张——从1534年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圣旨中诞生至今,以学术和教育为主旨的剑桥出版社已经走过了
武侠文化在中国影响之大,在世界也算特有。我们选取了不同年代的三个代表,意欲探究武侠文化在不同年代的承载形式,及武侠精神对不同年代中国人有何样的影响?  50年代生人张纪中:用影视修复侠义精神  导演张纪中,1951年生,执导金庸剧声名大振。  “这些(侠的)精神,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其修复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我用来修复的工具,就是武侠剧。”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有很深武
他或许是中国摄影圈中最充满争议的一个,也是获国外摄影奖最多的摄影师之一。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靠揭家丑”获得国外摄影大奖。在圈子内,大家因其“拍摄动机不纯”,给照片“做手脚”对他避而远之,却少有同行在面对《西部淘金》《矿工》《非典》《中缅交界处的吸毒者》《青藏铁路》《沙漠化问题》《艾滋病村》《中国的污染》这一系列专题图片时,因自己的无为而汗颜    卢广在摄影圈中的口碑不算太好。  
用王朔式的语言来表述,北岛绝对是“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春偶”——青春偶像。  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是“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的意象纷乱的年代,“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北岛,以“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的担当,写下一个时代的墓志铭,并赢得“人们凝视的眼睛”。  不料,北岛却在人们的凝视中倏忽消隐,连带他主持的昙花一现的《今天》,就像灯火辉煌
在全球經济尚未企稳的情况之下,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尤为值得关注。如何改善民营企业企业生存条件,为中国的民营小企业发展拓宽环境?《中国新闻周刊》为此专访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6》的起草者陈永杰和另外两位民营企业家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6》之后,国内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份报告称,当前国内民营企业面临三道主要难题:融资困难、税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