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世界文明古国所产生的原发性文字中惟一现在还在使用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惟一高度发达的表意文字体系。汉字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汉字是理性精神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理性精神。
然而以汉字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汉语处境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外语入侵,另一方面我们自己重视不够。小学生进入初中虽有那么几千个汉字的基础,但大多是强记音、形,字义一知半解,书写也差,到了初中如何巩固、提高、发展汉字这一成果,以致较好的为阅读、写作服务,是我们应深思的。从当今学生的现状来看,识字量少,书写差,别字、错字多,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重视加强汉字教学刻不容缓。
对于汉字教学,教师们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由于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些地区中考语文曾实行过开卷考试,语文课堂也一度特别重视课内外衔接。所以许多语文教师便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汉字教学,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教学上。更有甚者认为汉字教学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孰不知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前提,而汉字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自身还要加强汉字学知识的学习。
我们重点谈谈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汉字虽然经历了不少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载体和书写符号,其表义文字的特点基本没有改变。在具体造字方法上,它用点、横、竖、撇、折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而这种由简单笔画的组合构成的汉字,其图形不易混淆,表达的信息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且有规律性,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注意抓好以下几点,我也一直坚持这样做,事实证明这样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一、汉字教学要重视强化写字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洪丕模先生说:“人们在欣赏颜真卿、刘海粟、康有为、毛泽东等人的书法作品时,不仅是欣赏其美妙独特的结构,风神饱满的线条,也是在感受书法背后的这个人的精神气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教师 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常规要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汉字要结合其形义来源教学
汉朝的许慎是对汉字形义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他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菱。在书中他把九千多个汉字分别按部首归纳起来,使汉字有了合理的分类方法。在书中他解释了每个字的字义及其来源。许慎对造字方法也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六书”理论为研究汉字形义来源指明了方向。了解汉字的构造方法及其特点,是教学和识记汉字的基础。汉字有特殊的结构特点,这些特点如果掌握了,教学和识记汉字就比较方便。
三、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
初中语文中的汉字教学并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外的,相反,要与阅读、写作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进行汉字教学,并不一定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也可渗透汉字教学。诸如审题中对“题眼”的品析,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讲、评中对“题眼”关键字词的例析等,都能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汉字教学与文言诗文教学相结合
文言诗文语言凝练,往往一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意思。文言诗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差别,文言语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词为主。相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的“绿”字,先后就进行了十多次的修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还演绎出了贾岛与韩愈的有趣故事。无论是“绿”字的运用还是“敲”字的选择,不只是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形体如何之美,关键还在于表意上的独到之处。如果将这些典型例子的教学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那我们的汉字教学将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之光,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汉字教学
比如:查找班级同学写作文,做作业中的错别字;收集街头巷尾、电视营屏中出现的错别字,让学生整理、交流,辨别字形与字义,也能提高学生正确用字的能力。另外让学生解读自己、别人的名字,参加书法竞赛等,都是很好的汉字教学契机。
然而以汉字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汉语处境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外语入侵,另一方面我们自己重视不够。小学生进入初中虽有那么几千个汉字的基础,但大多是强记音、形,字义一知半解,书写也差,到了初中如何巩固、提高、发展汉字这一成果,以致较好的为阅读、写作服务,是我们应深思的。从当今学生的现状来看,识字量少,书写差,别字、错字多,已不是个别现象。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重视加强汉字教学刻不容缓。
对于汉字教学,教师们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由于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些地区中考语文曾实行过开卷考试,语文课堂也一度特别重视课内外衔接。所以许多语文教师便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汉字教学,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教学上。更有甚者认为汉字教学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事。孰不知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前提,而汉字又是基础的基础。所以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自身还要加强汉字学知识的学习。
我们重点谈谈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汉字虽然经历了不少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载体和书写符号,其表义文字的特点基本没有改变。在具体造字方法上,它用点、横、竖、撇、折这五种基本笔画按照相离、相接、相交三种组合关系,构成成千上万的汉字。而这种由简单笔画的组合构成的汉字,其图形不易混淆,表达的信息准确丰富,承载的信息量大而且有规律性,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注意抓好以下几点,我也一直坚持这样做,事实证明这样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一、汉字教学要重视强化写字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社会交际功能,首先就体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字如其人”,透过字迹,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学习习惯、为人秉性,洪丕模先生说:“人们在欣赏颜真卿、刘海粟、康有为、毛泽东等人的书法作品时,不仅是欣赏其美妙独特的结构,风神饱满的线条,也是在感受书法背后的这个人的精神气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教师 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常规要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汉字要结合其形义来源教学
汉朝的许慎是对汉字形义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他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菱。在书中他把九千多个汉字分别按部首归纳起来,使汉字有了合理的分类方法。在书中他解释了每个字的字义及其来源。许慎对造字方法也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六书”理论为研究汉字形义来源指明了方向。了解汉字的构造方法及其特点,是教学和识记汉字的基础。汉字有特殊的结构特点,这些特点如果掌握了,教学和识记汉字就比较方便。
三、汉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相结合
初中语文中的汉字教学并不是独立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外的,相反,要与阅读、写作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进行汉字教学,并不一定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也可渗透汉字教学。诸如审题中对“题眼”的品析,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讲、评中对“题眼”关键字词的例析等,都能使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汉字教学与文言诗文教学相结合
文言诗文语言凝练,往往一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意思。文言诗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上的差别,文言语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词为主。相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的“绿”字,先后就进行了十多次的修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为什么用“敲”而不用“推”,还演绎出了贾岛与韩愈的有趣故事。无论是“绿”字的运用还是“敲”字的选择,不只是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和形体如何之美,关键还在于表意上的独到之处。如果将这些典型例子的教学与汉字教学结合起来,那我们的汉字教学将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智慧之光,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汉字教学
比如:查找班级同学写作文,做作业中的错别字;收集街头巷尾、电视营屏中出现的错别字,让学生整理、交流,辨别字形与字义,也能提高学生正确用字的能力。另外让学生解读自己、别人的名字,参加书法竞赛等,都是很好的汉字教学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