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建设的新观念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而关键的历史进程.全面小康的新观念从理论到实践的拓展折射出新发展观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它以多因素的整合发展为取向,将人的发展的完整性提高到空前重要的历史地位,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多维推进,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均衡发展.全面小康的社会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人本性、均衡性、持续性、内源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
其他文献
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三个代表”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揭示了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以及群众性的统一,是
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转变过程.作者指出,造成民族政策转变的原因在1983年李维汉同志给中央领导人和邓小平同志的信中有说明,一是由于
目前图书馆的全开放式服务模式,打破了图书馆长久以来的期刊封闭区域式管理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期刊乱架、丢失、破损等现象,并由此影响了期刊送装及典藏的质量及效率。本文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丰富内涵的基础上,从“阅读缓解心理困扰”、“阅读提升心理素质”两个维度.利用相关标准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阅读心理与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