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与浸润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5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DCIS-MI组和IDC组患者在年龄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在已绝经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DCIS-MI组Ki67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DC组(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与I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Luminal A 型比例高于IDC组,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低于IDC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子分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IS-MI组患者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10.9%)显著高于IDC组(0.8%)(P<0.05).DCIS-MI患者主要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全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其比例分别为60.0%、16.4%,与IDC组患者采用相同手术方式的比例(67.3%、19.9%)无显著差异.DCIS-MI组化疗比例、放疗比例均低于IDC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和IDC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97.0%和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x2=4.962,P=0.026).结论:与IDC患者相比,DCIS-MI组患者绝经前状态比例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Ki67阳性率更低,Luminal A型比例更高而Luminal B(HER-2-)型比例更低;DCIS-MI组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比例更高,放疗及化疗比例更低,其预后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05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PC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内分泌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血清PSA及VEGF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性功能、泌尿功能、肠道功能及激素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