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中公共艺术空间美感设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空间形态设计、建筑设计、城市公共艺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艺术化;公共艺术美;城市建筑设计;建筑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与建筑间的参与性活动增加,人们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增加了许多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由此浅谈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公共空间艺术美感如何理解。
  1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的概念
  建筑设计的公共艺术美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建筑空间设计中公共艺术象征的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2 建筑与公共艺术美感结合
  2.1 建筑艺术美
  建筑,一方面是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美的形式,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公共性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为公众展示。
  2.2 建筑的公共性
  建筑具有实用功能,要满足人们的实用性同时产生审美需要。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2.3 建筑公共空间需要艺术美感
  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3 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产生艺术美感的建筑形态
  3.1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纯几何体元素美感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3.2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体、块空间元素美感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增加空间概念。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例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
  3.3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象征概念性抽象美感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设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建筑体块本身带有寓意特征引申到空间带有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例如,在加泰隆尼亚阿格巴摩天楼设计中,建筑师让o努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文化回音”的方式让阿格巴摩天楼融入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这种方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克隆,也不是一种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地域文化与“普世文明”的并存,阿格巴摩天楼象征着加泰隆尼亚传统文化的遥远回音。正如努维尔所说:“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它是不断变化着的文脉连续系统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给建筑师带来额外责任的持久事件。”阿格巴摩天楼建筑整体形态为圆锥形、弹壳式的轮廓,耸立在城市的上空,向加泰隆尼亚人致敬,这种形态的精神来源为精神源泉蒙萨拉特山的奇石。
  4 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空间具美感设计的意义
  4.1 产生印象和文化标识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沧桑演变是有故事的、有痕迹的、有记忆的。城市的这种文脉和气质,常常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来表现出来,它会成为一座城市的识别和情感记忆的符号。具体的看,当人们来到一座从未涉足的,或早已司空见惯的城市,它的车站、机场、码头、主要街道、广场、核心建筑群、剧院、商场及文化娱乐中心等公共空间,必然是引起重点关注和形象记忆的中心。用艺术手段加艺术美感把艺术气质且形态突出的附着在地标建筑,以及在城市建筑环境中的各种装饰艺术等公共艺术品,比一般的公共建筑和纯功能性的公共设施更为直接和鲜明的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公共形象和精神文化。
  4.2 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建筑公共艺术空间设计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表达方式,它的建筑空间艺术在面向公众表达时需要艺术的美感设计,它在关注艺术表达的同时,更加关注公众美感享受,除了满足公众对建筑公共空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还要满足公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因此,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空间具有美感设计愈加重要,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还应以人为本,从精神文化的层次去设计以满足城市多元、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附有美的享受。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激烈竞争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很严峻的发展形势;21世纪也是一个充满了优越机会的时代,为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这样一个机会与竞争并存的时代里,一家企业要想得以长足的发展,就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彻底的管理制度的改革,摒弃以往传统的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尝试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企业文化、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司行为规范和人事管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当中,从投标到施工以及质量控制,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把握,采取全方位的控制措施。本文对装饰企业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又从材料费、人工费和管理费这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  关键词:装饰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随着施工技术,工艺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关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装饰工程的成
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和劳动力总量下降的背景下,农民工实现新型城镇化要具备产业升级换代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城里找到工作,融入和适应城镇社会,实现在城市的生存和
摘 要:根据五道沟景区的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的对比,分析出景区在森林旅游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提出景区开发对策,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五道沟;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35-02  五道沟风景区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境内,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1′~117
在我国当前电信业务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向着宽带化的发展,并且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宽带业务也在这一期间持续的扩张,所以,我国目前以语音业务来作为主要承载体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通信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通信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通信工程随之日益增多。由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点多、线长、涉及范围相对较广,从而给施工质量控制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