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近些年,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混凝土质量的内在施工要求入手,结合工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详细阐述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为同行共勉。
关键词:工业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由于其低廉的价格、方便的施工和较强的装饰性成为目前主导的建筑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为10亿立方米,使用规模居世界前列。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混凝土质量的内在的施工要求
1.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它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是成正相关的。通过公式计算,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所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低得多。因此,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严禁将水泥标号弄错。于此同时,水灰比也和混凝土的强度成正相关。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就会比较低;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就比较高。所以,在水灰比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增加水泥使用量来增强混凝土强度的行为是错误的。粗骨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石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碎石比卵石的表面要粗糙。在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上面,碎石要比卵石好很多。在水灰比或者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在强度上要高于用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所以,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通常应该将混凝土的粗骨料把控在3.2cm左右[1]。另外,砂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砂石质量波动比较大,所以必须对砂石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在温度、湿度都适当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才能够得到保证,应该依据相关规定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养护。夏季要注意防脱水和防晒,冬季要注意防冻。 1.2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前,应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变形或者裂开,在外加剂的选择上一般是以粉煤灰为主要材料。外加剂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能,还能够调整混凝土的柔韧性以及坚实性,以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并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建筑施工队在混凝土的调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在混凝土施工前一定要对其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所制混凝土的材料配置是否达到施工要求,了解其各项材料的配置比例是多少。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这样的配置检测试验往往要进行多次,务必要求检测结果的客观真实。对于施工所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它的强度,水泥的用量要适度,以有效降低水灰比,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化。1.3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混凝土标号是依据混凝土标准强度分布的平均数减去标准值的1.645倍来计算的,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混凝土都有95%的保证率,小于标准值的可能性不超过5%,有力的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确保混凝土平均确定高于混凝土标号,并且要努力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也就是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要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2.工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1基础施工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指的是建筑的地基施工,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先开展深基础施工,再开展浅基础施工,以这样的方式保障土木工程项目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地基施工中特别要重视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2.2承台施工承台施工应该依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的建筑物承台是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的,通常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两层都必须浇筑混凝土,浇灌时间通常以六天为间隔,两层间的厚度要求也很严格,通常要超过1.50米上,而且层与层之间必须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应该采用抗拉钢筋为间隔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还能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2.3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通常是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实施施工,因为混凝土施工有时候会处在不平坦的地点上,在这种有坡度的地点施工时,必须确保混凝土首次浇灌就要成功,继而再推进到另外一边,最后到达顶端。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输送泵放置在施工场地的中间,这样会比较方便输送。
3.工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3.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在原材料质量优良的情况下,要依据施工要求与施工环境来设定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搅拌机在运行时对原材料要进行严谨、严密和严格的计算,以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质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对混凝土的取材、运送、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等工作都要进行严密控制,防止任何施工环节的偷工减料,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密监管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是要对其搅拌过程进行监督。在搅拌中,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布必须要均匀,应该使用强制搅拌机,使搅拌的均匀程度达到相关要求。于此同时,应该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搅拌方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搅拌时间以及投放原材料的顺序也十分严格,要确保钢纤维没有在混凝土中结成团状。在具体搅拌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鋼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3.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搅拌运输机来运输混凝土。在运输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运输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间上面都必须有全盘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运输过程的影响。假如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比较长,就会凝固,在卸料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减缓施工速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队应该在运输中实行桶内搅拌或者在现场实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3.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在实际施工的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冷缝的问题。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冷缝的问题是很难避免的,假如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不实,那么施工中的冷缝现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振捣的方法处理冷缝问题,振捣过程通常是使用机械来完成,因为人工的振捣方式会导致混凝土的分布不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应该以施工要求的时间为准,要以混凝土不下沉以及其表面产生浮浆为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的优化。
总而言之,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代土木工程施工中所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技术,也是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事实上,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包含技术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等多项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每一项,才能够逐步实现这项技术的科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水平,促进混凝土施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明辉.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 秦永继.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1(5)。
[3] 包艳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6)。
[4] 范飞. 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1(1)。
关键词:工业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由于其低廉的价格、方便的施工和较强的装饰性成为目前主导的建筑材料。我国每年混凝土用量为10亿立方米,使用规模居世界前列。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混凝土质量的内在的施工要求
1.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一个主要指标,它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是成正相关的。通过公式计算,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所配制出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低得多。因此,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严禁将水泥标号弄错。于此同时,水灰比也和混凝土的强度成正相关。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就会比较低;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就比较高。所以,在水灰比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增加水泥使用量来增强混凝土强度的行为是错误的。粗骨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在石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碎石比卵石的表面要粗糙。在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上面,碎石要比卵石好很多。在水灰比或者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在强度上要高于用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所以,在建筑施工的时候通常应该将混凝土的粗骨料把控在3.2cm左右[1]。另外,砂的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的砂石质量波动比较大,所以必须对砂石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在温度、湿度都适当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才能够得到保证,应该依据相关规定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养护。夏季要注意防脱水和防晒,冬季要注意防冻。 1.2外加剂和主要材料的选择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前,应该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变形或者裂开,在外加剂的选择上一般是以粉煤灰为主要材料。外加剂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能,还能够调整混凝土的柔韧性以及坚实性,以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并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建筑施工队在混凝土的调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在混凝土施工前一定要对其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所制混凝土的材料配置是否达到施工要求,了解其各项材料的配置比例是多少。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这样的配置检测试验往往要进行多次,务必要求检测结果的客观真实。对于施工所用混凝土,一定要保证它的强度,水泥的用量要适度,以有效降低水灰比,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化。1.3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混凝土标号是依据混凝土标准强度分布的平均数减去标准值的1.645倍来计算的,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混凝土都有95%的保证率,小于标准值的可能性不超过5%,有力的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建筑施工人员不仅要确保混凝土平均确定高于混凝土标号,并且要努力减少混凝土确定的变异性,也就是要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要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2.工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2.1基础施工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指的是建筑的地基施工,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应该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先开展深基础施工,再开展浅基础施工,以这样的方式保障土木工程项目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地基施工中特别要重视基坑的排水和降水工作,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2.2承台施工承台施工应该依据建筑物的标准高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的建筑物承台是以间隔水平分割为主的,通常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两层都必须浇筑混凝土,浇灌时间通常以六天为间隔,两层间的厚度要求也很严格,通常要超过1.50米上,而且层与层之间必须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应该采用抗拉钢筋为间隔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还能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2.3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通常是采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实施施工,因为混凝土施工有时候会处在不平坦的地点上,在这种有坡度的地点施工时,必须确保混凝土首次浇灌就要成功,继而再推进到另外一边,最后到达顶端。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输送泵放置在施工场地的中间,这样会比较方便输送。
3.工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3.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在原材料质量优良的情况下,要依据施工要求与施工环境来设定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搅拌机在运行时对原材料要进行严谨、严密和严格的计算,以保证混凝土的良好质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对混凝土的取材、运送、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等工作都要进行严密控制,防止任何施工环节的偷工减料,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密监管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尤其是要对其搅拌过程进行监督。在搅拌中,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布必须要均匀,应该使用强制搅拌机,使搅拌的均匀程度达到相关要求。于此同时,应该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搅拌方式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搅拌时间以及投放原材料的顺序也十分严格,要确保钢纤维没有在混凝土中结成团状。在具体搅拌中,应先放入砂石,再放入鋼纤维、水泥以及外加剂等,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标。 3.3混凝土的运输与泵送要点在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都是使用搅拌运输机来运输混凝土。在运输的时候,混凝土的强度会受到运输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混凝土的运输距离和时间上面都必须有全盘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受运输过程的影响。假如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比较长,就会凝固,在卸料的时候就会比较困难,减缓施工速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队应该在运输中实行桶内搅拌或者在现场实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3.4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在实际施工的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冷缝的问题。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冷缝的问题是很难避免的,假如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不实,那么施工中的冷缝现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振捣的方法处理冷缝问题,振捣过程通常是使用机械来完成,因为人工的振捣方式会导致混凝土的分布不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应该以施工要求的时间为准,要以混凝土不下沉以及其表面产生浮浆为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的优化。
总而言之,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当代土木工程施工中所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技术,也是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技术保障。事实上,建筑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包含技术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等多项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每一项,才能够逐步实现这项技术的科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管理水平,促进混凝土施工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明辉.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2] 秦永继.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1(5)。
[3] 包艳琴.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6)。
[4] 范飞. 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