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变动之有因性、无因性及其罗马法渊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权变动是私法的中心问题之一,在欧陆民法典中,它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出相反原则之对立:合意原则与交付原则,统一原则与分离原则,无因性原则和有因性原则。德国法和瑞典法在物权变动上的规定几乎完全不同,前者采纳的是无因性原则,后者则采纳了有因性原则。两种原则各有利弊,但都起源于罗马法。要式买卖和拟诉弃权与无因性原则有关,罗马法上的交付则是有因性原则的渊源。因此,罗马法可能是更好地理解物权变动中的有因性原则、无因性原则并比较两者优劣之关键。 全文查看链接   (二)有因性原则 全文查看链接   (二)拟诉弃权 全文查看链接   结 论 全文查看链接   Key words: Real right alternation;Causality;
其他文献
前沿  结尾对短篇小说而言非常重要。爱伦·坡(Allan Poe)以来的短篇小说理论均十分重视结尾,坡本人在谈到短篇小说的结尾与情节的关系时,认为结尾对短篇小说的“统一效果”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将结尾放在心中,才能让事件服务于意图的发展”。俄国文论家埃钦鲍姆(E-ixenbaum)在讨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时,认为“从本质上讲,短篇小说的所有力量聚积在其结尾。就像从飞机上抛下的一枚炸弹,它必须急速下
摘要: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
摘要:在罗马法早期,使用权仅仅具有单一的使用权能而不能进行收益,居住权也不是一种市民法上的物权。但在日常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遗赠孳息出产物的使用权或者房屋的居住权,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典型的物权形态。在这种情况下,罗马法学家一方面要遵循市民法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满足民众新的需求。他们通过不同的解释方法,扩张了使用权的边界,并且赋予了居住权以物权的效力。罗马法学家对于非法定物权形态的解释的终点,正是现代物
摘要:面对罂粟和大麻非法种植,特别是海洛因非法生产和贩运的不断扩张,美国政府力图进一步完善麻醉品的国际管制。它从最初希望制定新的鸦片公约,到选择提出《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修正案,再到美国国务院通过寻求国际合作,借助麻醉品委员会、经社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积极吁请,最终成功地推动《修正麻醉品单一公约的议定书》的通过和正式生效。这不仅是美国毒品外交成功运作的例证,而且是国际社会通过合作强化全球禁毒体
摘要:文章揭示了中国国有经济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条件收敛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文章扩展了Mankiw、Romer和weil(1992)等修正的附加人力资本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国有经济规模等制度性变量纳入其中,使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如果用“国有经济单位职工人数占各地区职工总人数的比重”和“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
摘 要:尤金·法玛凭借其在资产定价理论研究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尤金·法玛和他的团队(1969年)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股票分割新闻发布后股票价格的变动进行了分析,令他们意外的是,市场迅速吸收了信息,股价在对新闻事件做出最初反应后,走势便开始变得极难预测。这些发现对后续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尤金·法玛还与弗兰克对美国股票市场中决定股票回报率差异的因素进行了研
摘 要:作为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部分,20世纪前期的东北文学话语爆发式地发生了变化和创造,来自传统、西方、地域的多种体系的文学话语交鸣共处,使东北文学在一段较短的历史时期内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话语实验,在地域、时代、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做出了新的文学选择,回应了历史与时代对东北文学的吁求。《点金术》、《出人意外》、《家庭革命》三文本中体现出的话语选择历程,虽然有欠融会贯通,但也颇有历史意蕴,它
摘 要: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对现实的反映并同时作用于现实。以精神实践方式反映现实的规范可以用来解释人如何适应他根本无法理解的现实。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确立需要经过实践确证。法律实证主义并非完全可靠,价值体系虽并非能被社会指标体系证明,但它是有效的。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道德规范产生的特点及其对个体的作用。  关键词:世界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价值体系;社会治理  作者简介:A. B. 拉津(
摘 要:中晚明江南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城市化因素和区域文化双重作用改变着各个阶层的主体结构与精神生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思潮的演进,左右着文学生产与消费走向。以“皇甫四杰”为例,他们用诗文记录了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变革的诸多细节,特别是社会心态、现实矛盾与精神问题;城市化因素也给他们的文学活动、精神面貌、审美意识及诗文的主题题材、语言风格、体裁样式等方面带来新质。  关键词:
摘 要:哈贝马斯在其公共领域理论中虽然也看到权力和金钱对自由交流的影响,但他认为这只是资本的介入和传媒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的结果,其负面影响可以被公共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而在鲍德里亚看来,现代公共领域的症结在于,大众媒体为了“公共性”生产“公共性”,这导致公共话语丧失了真实的语用学功能,变成了真假难辨的仿真的公共性。  关键词: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公共话语;大众媒体;内爆  作者简介:王晓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