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寻》中的反讽艺术和宗教救赎思想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二战后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也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南部特色和乡土气息。由于生长在天主教家庭中,她的作品充满浓重的宗教色彩,其中经常出现古怪的人物、异常的事件、骇人的暴力和浓重的宗教信念。
  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贝雷一家在去佛罗里达州度假的路上遇到从监狱里逃出的罪犯,最后全家被杀害的故事。小说主题严肃,寓意深刻,反讽艺术手法贯串全文,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反讽艺术手法的使用,不仅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还深刻地揭示了主题,表达了奥康纳深刻的宗教救赎观。本文分析了该小说中的反讽艺术手法以及神秘的宗教救赎思想。
  一、反讽艺术手法
  反讽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戏剧。在古希腊戏剧里,它原本指一种固定的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后来,反讽演变成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即通过展示所描述的对象诸方面存在的悖谬或反差来表达一种讽刺意味。
  《好人难寻》中的反讽艺术运用最突出的就是情节的反讽。情节的反讽指事态的发展与小说中人物或读者的预料和期待背道而驰而造成的一种嘲弄。奥康纳在《好人难寻》故事伊始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家六口,老奶奶因想到田纳西州去探望亲友,想方设法让儿子改变主意,故意说“不合时宜的人”从联邦监狱逃出来的新闻,而全家人都不理睬,甚至孙子说如果逮住就掴逃犯嘴巴子。接着,一家六口便开始了度假之旅。旅途开始,老奶奶指点着奇物异景,孩子们看连环画报,妈妈打盹。按照这样的基调铺垫,旅途肯定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旅途中餐厅的休息,老奶奶想去参观记忆中的种植园……但情节急转直下,老奶奶想到记错了地点,车翻了,“不合时宜的人”出现了,一家六口被这伙暴徒残忍地杀害了。从轻松平缓的氛围陡转直下到死亡的结局,小说极具反讽意味。
  而除了设计情节反讽之外,《好人难寻》的反讽艺术还表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小说中的主人翁“老奶奶”,行为和语言以及内心和外表都存在矛盾和对立。首先,在小说起始阶段,不想去佛罗里达州而一心想去田纳西州探望亲友的老奶奶,狡猾地以逃犯逃往佛罗里达州为借口劝说自己的儿子,想方设法让他改变主意:“有这样一个逃犯在州里窜来窜去,我可绝不带孩子还朝那个方向去凑热闹。要是那样做,良心上说不过去哟!”失败后,她仍不甘心,又以孙子去过佛罗里达,应该带他们去新的地方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为借口,再次尝试说服贝雷。内心有自己的私心不想去佛罗里达,但表面以为大家好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量作为借口。其次,当大家表达她可以选择留在家里后,尽管她内心不愿意去佛罗里达州,但第二天清晨,她头一个上了汽车,准备出发。老奶奶自认为是一位明理、优雅和有教养的人,但她实际上是一个自作聪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旅途开始时,她带上了她的老猫咪,因为她自认考虑周全,“她可舍不得把猫孤零零地留在家里呆三天,它会十分想念她的,况且她担心小宝贝会碰开煤气炉的开关,发生意外,窒息而死”。所以,即使她儿子贝雷不喜欢带着猫,她也偷偷把猫带上了。连出门旅游的着装也作了精心的打扮,为的是就算万一发生意外,也能保持高贵优雅的样子。在旅途中,老奶奶也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当孙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还自以为有教养地教育孙子不应该不爱自己的家乡。随着剧情的发展,读者发现,为了要去看自己记忆中的种植园,她煽动孙子们的好奇心,成功说服儿子贝雷前往记忆中的土路,而当她发现自己记错路线的时候慌乱中碰翻了旅行袋,放出了他儿子不愿意带的老猫咪,最终导致了车祸。翻车后,她没有第一时间关心家人的安危,反而一心希望自己也受点伤,免得儿子的火气全冲她一人发来。为了掩饰心虚,她还揉着肋骨说“我的内脏不定哪儿受了伤”。而当“不合时宜的人”出现时,老奶奶还大祸临头不自知,自以为聪明地吼出“你敢情是那个不合时宜的人!”“我一眼就把你认出来了!”,给全家带来了灭顶之灾。此时,老奶奶想到的不是家人,而是自己——“你不会杀害一个妇道人家吧?”,这些行为和她之前标榜的“爱心,有教养”形成了反讽。
  二、宗教救赎思想
  奥康纳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天主教相信原罪说,世间不乏充满兽性的人和野蛮的暴行,因此她認为她的小说属于“天主教现实主义”。她认为,罪人也只有在上帝的恩惠下和启示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罪,承认自己的黑暗,接受上帝的救赎。这也是其作品充满血腥、暴力和死亡的原因。同时,奥康纳认为,“人若想获得解救,只有通过暴力,因为只有暴力才能使人回到现实。这些人物太顽劣,除了暴力,什么也不能使他们清醒”。在她看来,只有将人性中的黑暗暴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原罪”,并真心祈求上帝的救赎,才能最终获得救赎。她看到了二战后美国南方人精神颓废、道德败坏、信仰丧失的内心世界,因此,奥康纳在小说中的拯救常常在暴力和死亡的背景下发生。
  从标题就能看出,奥康纳认为这是一个好人难寻的世界,人人有罪。从反讽手法的运用,人们可以看出小说的角色身上隐藏的罪恶——骄傲、自私、虚伪、自以为是,且不知反省还以“好人”自居。在奥康纳看来,获得救赎的重要手段,不是说教的方式,而是接受“暴力的洗礼”。人类由于自身的原罪注定要承受煎熬,而暴力能让人看清自身的渺小和软弱,避免虚妄的自满和庸俗的自私,从而使人获得灵魂的救赎。因此,《好人难寻》的主题就是将主人翁人身上的罪恶呈现出来,认罪并忏悔,从而获得救赎。小说中,老奶奶一开始就是一位自私虚伪的人,只顾自己,直到遇到了“不合时宜的人”,临死之前才幡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其实和“不合时宜的人”一样,都是由于原罪而受苦受难的人。于是,文中描写老奶奶把他称为自己的儿子,想伸手触摸他,而等待她的是“暴力的洗礼”,当老奶奶接受了暴力的洗礼,“半卧在血泊中,像个孩子般盘着双腿,仰望着晴空微笑”,象征着老奶奶最后人性的复苏,获得了灵魂的救赎。
  三、结语
  《好人难寻》运用的反讽手法,赋予了作品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完美地展示了奥康纳的创作理念:“对耳背者你要大喊,对近似失明的,你要画大而惊人的形体。”反讽手法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展示了奥康纳通过暴力才能获得宗教救赎的血腥观念,也能看出她唤醒人们宗教意识,想通过宗教救赎拯救人类灵魂的期望。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而且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With the de
您的参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您的建议会让您喜爱的刊物更上一层楼。为了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在每期评刊表中抽取5名幸运读者,赠阅一年的《班主任》杂志。1.您认为本期可读性
期刊
已经进入初三学习阶段的学生将面临多种选择,但是他们忙于学习又没有涉世经验,所以学生家长和初三老师如何对初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至关重要。 Students who have entere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有力证明之一便是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的普及性应用改变了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方式.从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历程
根据M(O)bius不变空间的推广形式α-M(O)bius不变空间的概念,在由3个参数p,q,s 描述的解析函数空问F(p,q,s)的范围内,回答了“最小的α-M(O)bius不变空间是怎样的空间”问题.
摘 要: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非常活跃,并且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林业技术推广进程缓慢,笔者通过分析林业科技推广不足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林业科技推广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林业 科技推广 不足 原因 对策  1.林业科技推广不足的原因  1.1资金投入渠道单一  林业技术属于一种公共性的技术,政府是林业技术研发的主要资金投入者,这种资金途径并不会发生
11年前,我读中师三年级,当时母亲因胃癌去世,父亲又下岗,家庭经济十分窘迫.虽然我刻苦学习,得到了一等奖学金,每月能从学校拿到67元生活费.但仍需家里补贴一百多元,才能维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未来工作的成就、对事物的认识、思想品质的塑造乃至生活的幸福与否,都取决于此时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
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亚圣”,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其诸多思想中,关于养“浩然之气”的论述特别引人注目。本文试图通过
小威长得虎头虎脑,头发短短的、直直的,很容易使人想起疏散、齐整的毛刷子.他一刻也不闲着,再冷的天,头上也渗着汗珠,冒着热气.一个“闯”字刻画出了他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