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以来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变迁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双重影响,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先后经历五个阶段:“敌对的中国”(1949-1978年)在反共目的下将中国看作敌对国家;“利益的中国”(1978-1992年)在政经分离的视角下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增加本国经济利益的存在;“特色的中国“(1992-2004年)在比较视域下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与现有其他国家体制相比较的独立存在;“世界的中国”(2004-2012年)通过系统研究将中国看作一个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的存在;“新时代的中国”(2012年至今)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将中国看作一个能为世界提供智慧和方案的存在.未来,日韩学界中国观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与否.
其他文献
Considering the indefinite character of the value of design parameters and being satisfied with load-bearing capacity and stiffness, the fuzzy optimization math
澳大利亚乡村社区的重建与振兴,是一个立足乡村本位、以“上下互动”的“社区自助”理念为核心,通过“社区能人”的积极培育和“社区文化共同体”的有效构建,促进乡村社区的
政党的出现是西欧和北美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尽管英国和美国都是政党政治的先发国家,但是二者对于政党的认识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将其称为政党概念的“大西洋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