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关节镜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DRF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清bFGF、BMP-2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结果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0.37 ± 3.13)d比(14.62 ± 3.38)d、(12.39 ± 2.97)d比(17.14 ± 4.02)d、(19.15 ± 2.35)d比(24.36 ± 3.27)d、(68.21 ± 7.12)d比(80.07 ± 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周血清bFGF、BMP-2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356.27 ± 46.29)μg/L比(236.51 ± 37.42)μg/L、(614.28 ± 61.47)μg/L比(487.39 ± 48.24)μg/L;术后2周:(502.07 ± 113.21)μg/L比(381.59 ± 82.75)μg/L、(910.77 ± 97.20)μg/L比(731.35 ± 92.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9.5%(34/38)比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LCP内固定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DRF患者,可提高血清bFGF、BMP-2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