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初诊CT征象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识别其早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核酸确诊病例的首次胸部CT征象,主要包括肺内磨玻璃样密度(ground glass opacities,GGO)、实变以及GGO合并实变,并对每一位患者肺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随后将CT征象及肺损伤评分与患者发病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二次拟合曲线),判断CT征象和评分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91例确诊COVID-19患者共获取293个病灶,其中单纯GGO 143(48.8%)个,GGO合并实变116(39.6%)个,单纯实变34(11.6%)个.非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提示,GGO随发病时间有下降趋势,GGO合并实变二次拟合曲线呈正“U”型,实变呈倒“U”型改变,三者约在第7天存在转折点.同时,患者肺损伤评分约在第7天存在峰值.结论 非武汉地区COVID-19患者初诊CT表现以GGO和GGO合并实变为主,发病约1周左右可能是CT征象变化的关键时间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盐酸青藤碱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胃癌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给药)和4个盐酸青藤碱(0.5、1、2、4 m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