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切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情感引入,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沟通,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本文从学会欣赏和注重技法与创作两方面进行论述,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注重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关键词】情感 兴趣 热情
  “行为,感觉始于情感”,带着某种情感去学习可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每个民族、社会、国家的信仰、神话、历史都表现在仅存的美术作品中,它蕴含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介入,就没有美术的产生,所有非语言的艺术形式(音乐、美术、舞蹈……)都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相连。因而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从情感切入,往往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中学美术的课程大致可分为四类,课业类别虽不同,但基本都离不开两个侧重点,一是欣赏及相关内容,二是创作及相关内容,根据课业类别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情感的切入与唤起。
  通常,欣赏是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扩大知识面而设置的,学生面对年代久远的艺术,陌生的艺术品,大量的艺术信息,往往产生隔阂与被动,能否改变这种被动消级的学习状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时如果以情感为“投石”,激活沉闷的课堂气氛,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用的方式有:
  1.美术知识分组竞赛。
  把课堂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师生结合的讲解,后一部分为学生的抢答,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若干小问题,由学生抢答,并按小组累计得分,最后得出优胜小组。这种方式适合知识点多,记忆性强的课程。在教师有序的组织与引导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目的与驱动参与教学过程,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适时地奖赏,激励学生,对其实施发展性评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很多不起眼的学生找到自信,看到宝贵的自我价值,从而点燃内心从未熄灭的希望之火,奋发努力①。在这样的方式中,课堂中的情感因素是积极、紧张而热情的。
  2.模仿伟人经历,启发学生学习心智。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内涵。美术课堂必须是平等、民主的课堂,必须是寓德育于教学过程中。而德育的过程,实质就是情感教育的过程。在课堂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决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把自己在看作是与学生在一起的参与者、探索者(特级教师李烈)②。用模仿伟人的经历、故事来唤起学习热情,使德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美术课程的特色是学习者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大量艺术作品分析时,不仅从艺术特色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进行学习、分析。
  3.结合班、年级特点,确定教学的情感倾向性。这需要教师对班、年级进行测试与了解,根据班、年级的性格特点与倾向来确定课堂的情感深度与情感导向,并发挥学生特长与班级特长,学生由此产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使教学获得成功。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教学内容的设定和实施的依据是以学生的课堂反映来进行评价。学生的兴趣达到了最佳状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会很轻松的进行学习,甚至于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会期待下节课的来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同嚼蜡,这节课是无法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只能囫囵吞枣的学与教。
  美术课上欣赏的优秀作品,都真实的再现了画家们的心路历程,给后世也留下了不朽的名作。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才能带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教师多看、多学、多想,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梵高的《呐喊》,学生在知道梵高到了后期将自己的耳朵割掉后,很多学生会一笑了之,有甚者会认为“人只有在极端伤心、失望的情况下才能创作出一鸣惊人之作”,并将梵高的行为作为自己无法画好作业的理由。
  技法的学习是美术课堂的另一重要内容,这类课较易忽视情感的导入。但无论何种形式的美术创作,若缺乏了情感的表现都不能成为好的作品。早在东晋时期,我国杰出的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技法不是全部,再好的技法都是为表现作品而服务的。中国古来就有“意在笔尖”、“未成画时先有情”的说法,强调的都是创作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情感准备。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可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1.与当前时事相联系,这类创作往往是宣传类的,如招贴画、板报设计……例如招贴画课程,可以让同学从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上陆续的了解一些自己关心或感兴趣的事例,请学生谈谈他们所见所闻及感受,然后教师出示几幅示范作品,通过示范作品的观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他人,通过示范作品的创作步骤和技法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招贴画的创作要领。这种类型的课程比较灵活,需教师紧密联系时事,选择典型事例与题材切入课程。同时,这样的题材切入,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情感方面更加开阔,更加厚重。
  2.与学生自身经历相联系,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画水彩风景,大多数学生去过农村,并留下了美好的乡村回忆。可以在课上请学生带来在农村的留影,在课堂上做一个小展览,当课堂变得生趣盎然的时候,选择有趣的几张,请它们的主人回忆乡村之游。教师由此引导学生在怀恋与美好的情绪中作画。插入这样的情感细节,其效果要比直接进入教学内容有意义得多,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然环保教育,使课堂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情景交融,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3.灵活多变,适时适地地确定课堂练习内容。创作课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画什么?是机械指定,还是灵活取材?课本上的例图是生动的,但千遍一律的去摹画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所处的时间、环境及学生当时的兴趣点与注意点及时取材。画人物可以不必画特定对象,而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物,包括教师;画动物时可以不必是一指定动物,而是学生家养的或所见的使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一种动物;画树木可以不必是局限画松树、梧桐,而是校园环境中的每一颗树木。总之,在“画什么”这个问题上,不应刻板、机械,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内心需要,也就是“我想画什么”。这样,才能有情感上的源头和活水。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认识需要,使学生获得成功,增强成功的体验,有了成功的体验,肯定了自己,相信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从而能激励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去争取成功。为帮助学生成功,教师必须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从情感维度上处理教材,使教材和学生需要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从而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③。美术教育产生至今,其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一直在变动着、发展着,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以“情感”为课堂中的切入点,应是一种理想的方式,因为无论何种发展与变动,“情感”始终贯穿于一种美术活动中,直至美术的消失……
  【注释】
  ①②③ 赵国忠 主编.《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案例2005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某机械公司被法院宣布破产后,原人力资源部主任李某被破产清算组聘用,帮助处理资产清算、分流安置职工、清偿拖欠的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等事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渗透,数学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教学理念。微课正是这种背景下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直至最近,一些化学家还拒绝承认外加磁场可以加速化学反应(极低温下的反应除外),他们说,由于外加磁场所提供的能量比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的能量变化小得多,所以磁场不会影
用X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次锂电池电极材料非晶态MoS_3的结构。结果表明,非晶态MoS_3的结构是由MoS_2基本结构单元S—Mo—S夹心层与无定形S_n链的均匀混合无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透射电镜及穆斯鲍尔谱线仪等先进手段对Fe-Al合金中的有序—无序转变进行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致看法,但仍有一些分歧。本文将简述我们的一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教育中引入幻灯、实物展台、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已成常态,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
本文探讨复合材料结构在设计、制造和应用过程中有关的一系列力学问题。希望引起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因而促使我国的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