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后血浆黏附分子的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6组,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其他各组按6 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40、706代血浆、7.5%氯化钠和20%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1表达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1 h CD11b及sICAM-1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于12 h达最高值(林格氏液组85.6±12.1,609.3±101.3;高渗盐组77.5±10.3,518.5±87.2;白蛋白组78.2±10.7,522.4±88.3;P<0.01).高渗盐和白蛋白组24、48 h CD11b和sICAM-1分别为59.2±6.9,54.6±5.9;360.1±68.4,274.4±40.1;58.9±6.4,55.0±5.8;352.6±65.3,270.2±38.2,较林格氏液组(72.3±10.1,65.8±8.3;502.6±84.5,342.4±63.1)降低(P<0.05);高渗盐和白蛋白组(8.3%)复苏48 h动物死亡率较林格氏液组(41.7%)低(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时PMN CD11b和sICAM-1表达增加;采用7.5%氯化钠或20%白蛋白复苏时表达值及死亡率较乳酸林格氏液低。

其他文献
美国肝脏病学会2004年年会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波士顿召开,内容涉及肝病各个领域,但是今年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报道较多,一改过去对肝炎治疗较为沉闷的局面,抗病毒治疗的涉及面广,杂色纷呈.今将有关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目的 总结肝移植病人术后细菌感染的规律,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人细菌学及耐药性资料,比较研究围手术期因素和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术后感染病人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2)病原菌多数多重耐药;(3)感染相关因素有:有无肝硬化(P=0.000)、术前白蛋白( P=0.026 )、术前有无感染(P=0.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HepG 2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基因及突变型G129E-PTEN,C124A-P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利用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PTEN表达、蛋白激酶B(PKR/Akt)和焦点粘附激酶(FAK)的磷酸化状态,以及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培养广大员工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强化措施落实,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增加效益。方法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合。结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结论改变医院粗放型的管理局面,并使我院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关键词】节能减排;多措并举;细节入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