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文谲谏”与中国诗学话语的建构方式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文谲谏”不仅是经家解释“说了什么”,更是文论阐释“怎么说的”.从历时性角度而言,先秦儒道文论表达内蕴主文谲谏之思,是诗学话语趋于内敛含蓄之萌芽与滥觞.汉儒“主文谲谏”之提出启发了后世象征、暗示、写意等诗法之发展,而赋情于物、寓意于辞,托志于山水、洒怨于草木,又为六朝唐宋诗学话语追寻内在之致、味外之旨与情外之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明代诗学转以戏剧之表达彰显主文谲谏之思,而清代诗学在观念建构与意象批评上也深得其旨.“主文谲谏”之思对中国诗学话语建构有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文心雕龙》详细阐释了“道圣文”的生发机制.在“天人地”的宇宙三材结构中,“圣”而非“人”之所以成为衔接“道”与“文”的关键原因在于,主宰宇宙万物终极性根源的“道
《文心雕龙》要旨有二:一曰:文原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无主使,无宰制,自然而然之谓也.二曰:文章之成,治心为先,而治心必根于养神(或曰养气,或曰爱精).凡自然界、人文界一
“弱德之美”是叶嘉莹先生论词之美感特质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弱德”与儒家心性之学颇有相通之处,具有柔韧性、内在性、亲证性等特点.“弱德之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
《离骚》的照应技巧丰富多样,可分为四种形式.既有暗示情节的细节照应,有强化主题的片段式照应,还有幻化无形的“穿针引线”式照应,更有联系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移步换
作为文学理论家,王元化不仅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有着开创性的学术贡献,而且在传统京剧研究方面也有独到的研究和阐述.更有意思的是,他从早年接受五四反传统精神,对于京剧采
“道”是文明与文化的基本价值,代表着道义和真理;“势”代表着物质的权力,体现的是政治的权威.“道”是一切政治与道德的基础,“道”与“势”的关系,是二元而非一元的.在孔
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同步提升。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完善教学内容、构建“沉浸式”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教学的深入研究,重识城市空间认知的课程价值体系,以空间正义为切入点,构建“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专业与育人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切实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以“价值体系”为引领的课程培养高阶目标,达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
摘要:  在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以工程管理前沿作为试点课程,探讨了如何针对土木工程管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根据课程教学主线,构建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内容,提出便于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特适化教学组织方式与手段,实现课程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工程管理前沿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为相关专业的
《招魂》为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之楚辞名篇,《文选》卷三十三“骚”类文即选录此篇.刘勰《文心雕龙·辩骚》及《祝盟》篇都有对《招魂》的论述.《辩骚》篇举其“异乎经典者”
桐城诗派正名是清代诗学史的重要话题.经由桐城后学的回溯与追认,以及钱基博、钱锺书父子梳理,可以揭示姚鼐建立桐城诗派的结论.方东树通过诗话《昭昧詹言》对桐城诗论进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