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还没有对韩国的中国政治研究状况做出评估。韩国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值得关注至少有以下三个理由:第一,韩中关系在过去十多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扩展;第二,在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中,韩国留学生的数量最多;第三,尽管刚刚起步,越来越多的韩国学者在当代中国研究的主流英文期刊如《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和《中国杂志》(The China Journal)上发表文章。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逐渐走向繁荣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中一个明显的进步是史学发展逐渐走向了常规状态,这与新时期历史学者积极参与学术规范讨论、探索新型史学规范的内涵和建构之路的努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0年来中国历史学界关于史学规范的探讨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史学论著的技术性规范到关注史学范式转轨的深入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国史研究的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倡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共和国史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重申能够保证当代史学批评和21世纪共和国史研究的健康发展;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文化转型是一个由多元向一元的转进过程。新中国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清除封建的、买办的文化,这构成了文化转型与重建的第一个层面,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则构成了第二个或更深的层面。
中共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始于1978年6月,1979年4月完成。就名称而言,经济特区并不是深圳和珠海的首创。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攀枝花特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特区,但是这个特区并没有后来对外开放的特殊性质,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经济领导体制。产生设立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思想萌芽始于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始注意台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的做法,但他的设想在当时条件下未能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初期时唯一的民族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和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地区。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前夕,中共中央有关负责人逐步提出了恢复内蒙古历史地域的构想:撤销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个省,统一内蒙古的行政区划,彻底改变内蒙古地区东、西两部分长期被分割的状态。从1949年5月起,由热河省代管的昭乌达盟和由辽北省代管的哲里木盟(包括东科前旗)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工业化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年底至世纪之交,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化的兴起初步推动了城乡工业化的互动;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城乡工业化的协调互动发展。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取得显著成就: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05%,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0.6%增至15.4%;城镇规模显著扩大,百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由5个增加到14个;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城市规模结构和区域分布趋向均衡化。
针对“文革”前和新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党和政府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反腐败措施。相同的措施是: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腐败分子严厉惩处。不同的措施主要有:反腐败的组织机构健全程度不同,“文革”前主要是党的监察机构在发挥经常性的作用,新时期则形成了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较为健全的监察体系;反腐败的方式不同,“文革”前实行的是运动反腐,通过开展群众运动监督和防止腐败,新时期主要是实行权力反腐,并向制度反腐转变。
努力推动党史工作科学发展 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大局服务 欧阳淞 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奋力开拓党史工作新局面 龙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