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她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以“画得象不象,理论懂不懂”来衡量学生。结果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学生却无心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除了客观因素,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在此我想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心理,着重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无论学什么,兴趣应该是最重要的。在学生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于是本来的天性就被慢慢扼杀。上美术课时,只重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也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我们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例如在上五年级下册《弯弯的小路》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想画笔直的小道,可这样的表现就缺失了这节课的重点,无法更有效的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欣赏,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创造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学校的观念、社会的观念。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
  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愉快、宽松、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赢得学生的亲睐。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施愉快教育
  要使学生“乐学”,教师的“乐教”是关键。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懂得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多形式多渠道地鼓励学生,让它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把愉快教育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如:在一堂课的开始,播放一段中速钢琴乐曲,就会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宁、幽静的环境气氛,安定学生情绪;在学生画画时,选择合理的乐曲,创造一个宽松优美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上五年级《舞台美术设计》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成员分配工作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自己摆姿势、自己制作饰品、道具,自己演绎,沉浸在一片轻松乐曲当中。
  总之,这些快乐的获得,学生便拥有了一种精神财富,便能促使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他们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也会逐步提高,这无疑将使他们收益一生。所以,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共把美术课堂编织成为学生的乐园!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第三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是课堂的催化剂,使课堂教学朝着更高的境界迈进;它又是课堂教学中的调和剂,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它还可以成为课堂中的清醒剂,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一、探析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方法  1.鼓励评价法——树立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较常用的鼓励性语言 Good,well done. Great.Wonderfu
进入"十三五",哈锅将加快已有产品和技术的优化升级,抓好清洁高效燃煤技术的研发以及在役机组提质增效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深入推进700摄氏度燃煤发电技术研究,全面掌握关键核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口语技巧、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亲切、生动、恰当、到位、富有感召力的评价语言,能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追求规范性和科学性,而或多或少忽视了评价性,从而造成一些教学的缺憾:如因为不够准确而导致错误引导、因为不够激励而导致缺乏效能、因为不够幽默而导致学生产生腻烦心理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在“智慧”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数学课程标准》也与时俱进,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新时代学生。新课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生活化,只有幼儿真正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环境贴近幼儿生活  一个健康、丰富的科学教育环境,是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的。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作用下而获得的,这就意味着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特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