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及水质总磷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环境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GIS技术研究了“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与水质总磷(TP)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调水北部沿线4个点位底质TP浓度降幅为59.8%~80.5%;不同点位的水质TP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入湖口点位下降14.1%,沿线其他点位分别上升37.4%、38.6%和45.0%.从空间分布来看,太湖水质TP始终呈明显的“西高东低”分布特点,但底质TP的分布未显示出该类规律.望亭水利枢纽调水情况与入湖口 5#点位底质TP浓度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在调水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的年份,5#点位底质TP浓度会偏高.“引江济太”会对太湖北部调水沿线,特别是入湖口附近水域的TP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水流迁移与底质再悬浮释放影响下游水域.如何降低望虞河及周边支流的入湖泥沙量将是今后开展科学调水、保障贡湖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针对采用《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低浓度氨氮时存在的测不准问题,研究了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认为低浓度氨氮下的显色反应速度过慢是测定结果不准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利用强碱调节pH的方法加速反应进程。改良后的方法可以在0.2~1.2 mg/L氨氮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4。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有效扩大了低浓度氨氮的检测范围,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回收率为102.5%~115.0%,可为准确测定水环境和饮用水中的氨
本文针对《液体盐》(QB/T 1879-2020)中精制液体盐对硅指标要求的提高,提出采用铁盐混凝沉淀法进行深度除硅,并对铁盐添加量、反应时间、pH值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出上述参数的最佳控制范围,为精制液体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