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智慧。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乐学意识,在合作中进步、成长。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材 合作学习
  学生走进校园是为了学习知识,为将来的工作生活做准备,但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数学教师则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首先立足于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又不局限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
  由于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部分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
  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了解到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没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基础差,一直被动学习;(2)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足;(3)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够科学;(4)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5)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和积极评价缺失,无意中挫伤学生的自尊心;(6)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了解。
  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上体现着教育者的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使用教材,激发兴趣
  走进初中当学生第一次拿起数学课本,常常感觉到新鲜、好奇,学好数学的愿望开始萌生。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教材,感受教材内容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扩展和加深,要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中,使学生觉得与数学之间没有距离感,消除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恐惧,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数学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要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比如: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在小学有初步接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方程的优越性。例如年龄问题、顺水逆水问题、火车过隧道、球赛积分、电话计费等,很多应用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学生自然就有了兴趣。
  二、尊重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亲切和蔼的语言是增进师生感情,沟通师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当一个学生因没有答上一个简单问题而感到局促不安时,教师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微微点头示坐,没有责怪,没有讥讽,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各方面不完善是极其正常的。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
  三、创设成功体验,形成乐学意识
  一次考试后,我给一个学生写上这样的评语:你做上的这三道题比别人做上的五道题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有了新突破,两道考题的思路完全正确,了不起。如果你能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我想下次考试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亲切的语言像绵绵细雨,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和家长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有一位学生上课时总是默默无言,于是我这样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给孩子以启迪,给孩子以希望,更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四、在合作学习中进步、成长
  发挥小组优势,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此时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又如,在探索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这样学生会积极投入,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能放得开,在交流合作中不知不觉喜欢数学,爱上数学。
  在教学中,还要多层面、多角度继续探索与研究,让学生“乐学”数学,让每一个学生的心底都有一片蓝天。
其他文献
为了观察乌药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乌药4个剂量组(0.1g/kg/d、0.3g/kg/d、0.9g/kg/d和2.7g/kg/d),分别灌胃,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测定和血乳酸
摘 要: 数学知识的一切基础都源于概念、定理、判定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衡量学生是否掌握概念、定理,不是在于是否能说能背,而是看能否在具体的情景,问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应用。初中数学概念、定理、判定的教学,应当建立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基础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 概念 定理 判定 初中数学教学  
摘 要: 许多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例,表现为付出多,回报小,原因在于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初中数学课堂上只要注重情境创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之教师的风趣幽默,教师的较少付出也能获得巨大回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多彩活动 语言幽默  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教师甲:态度严谨,备课认真,上课仔细,辅导到位,还常利用自习时间补课。教师乙:工作一般,投入并不太多,有时正常的辅
摘 要: 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课堂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教育的培养方向都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将从探究性课堂的构建意义、特征、措施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 初中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
摘 要: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提倡师生互动,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种引导呢?老师通过不断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是实施这种引导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必要性 主题 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