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
【机 构】
:
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头颈部血管CTA检查且距离发病时间为1~6个月的前循环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165例患者,年龄(62.4±10.6)岁,男性约占66.7%;113例(68.5%)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钙化组),52例(31.5%)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无钙化组)。钙化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66(58~73)岁对58(51~66)岁;Z=-3.738,P<0.001]和CRP水平[1.9(0.5~3.8)mg/L对0.0 (0.0~2.2) mg/L; Z=-4.126,P<0.001]均显著高于无钙化组,其他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优势比1.063,95%可信区间1.024~1.104;P=0.001)和CRP水平(优势比1.209,95%可信区间1.030~1.419;P=0.020)仍然与斑块钙化显著独立相关性。
结论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颈动脉斑块钙化与年龄较大和血清CRP水平增高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上对三叉神经痛的分类和临床诊断上逐渐形成三级分类的标准,本文将其进行归纳总结.病因学上,过敏反应学说及骨性压迫学说的提出解释了无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患者可
目的 本指南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现有推荐意见提供局部更新.如相关内容与上一版指南重叠,则以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为准.方法 此次局部更新对2013年以来发表的8项有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急诊工作中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当发生颅脑创伤时,脑组织短时间内即出现出血、缺血,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T细胞中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主要细胞群,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斑秃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累及毛囊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斑秃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斑秃时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异常,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斑秃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
恶性黑素瘤由于其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研究发现,抗CTLA-4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提高黑素瘤患者平均生存期和客观有效率,是一种新型的依靠免疫作用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一研究指明干涉抑制性免疫调节点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晚期黑素瘤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治疗思路。
目的探讨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对急性孤立性穿支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发病24 h内完成头颅MR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穿支供血区急性孤立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大小根据轴位DWI显示的病灶最大直径分为<15 mm、15~30 mm和>30 mm
在一些慢性皮肤病及慢性系统性疾病的瘙痒机制中非组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包括上皮屏障的破坏、神经精神因素、神经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等)、阿片肽、神经生长因子、蛋白酶、前列腺素、白介素等介质以及激素和离子水平等共同参与,机制复杂,这与临床上单独使用抗组胺药不能有效缓解该类瘙痒是相符的.概述引起瘙痒的非组胺因素,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疗瘙痒提供信息。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临床护理中杜绝患者发生法律、法规规定外的身体、心理损害、缺陷甚至死亡[1].有效杜绝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充分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减少不必要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本文着重探讨28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8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48例,女139例,年龄34 ~ 86岁,平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是近年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主要通过其分泌的白介素-17等细胞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募集,介导促炎症反应.调节性T细胞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效应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维持机体自身耐受.两者均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研究表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异常引起全身或局部免疫应答异常是导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