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以润之”法辨析——读《伤寒论》札记

来源 :河南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内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可知,"辛以润之",是《内经》针对"燥"证提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治则。然而,"辛"味能升能散,性多偏温,何以能润?"辛"润之"燥"有何特殊性?仲景于六经论治中又如何体现"辛以润之"?值得探析。 "辛以润之"属润法之变.在谈变之前,首先要知常.《内经》指出:"燥者濡之".这是针对"燥"证提出的总治则."燥者",津液失润也。然失润之燥,又分两途:一是津液亏虚,无以润之;二是津本不虚,难以润之.前者生津滋阴润燥,属"濡之"常法.而后者则不然,这种难润之燥,是津液分布不均所致,只要消除有津难润的各种因素,使津布正常,达于
其他文献
警察院校的责任就是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民警察。擒拿格斗不仅是警察院校的主要课程,也是警察本身必须掌握的基本业务素质之一。警察院校在近年针对警体训练教学课程进行了一
遇难船避难准入问题,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古罗马、古迦太基时期已有其相关记载。但之前国际社会,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直到the Erika、the Castor和the Prestige案相
氢能,由于其无环境公害、可再生性以及其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而储氢是氢能应用的关键。而设计合成高性能的储氢材料是氢能应用的前提。目前,没有一种材料满
<正> 一、生命、死亡的概念及其伦理观在医学伦理学中,讨论:生命与死亡的概念,实质上就是讨论个体生命何时开始,何时终结,讨论生命从开始到死亡是否可以人为地使某些个体的生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里学到的知识不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推动社会的发展。
目的:前瞻性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预测方法。方法:对226例同一精神专科内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筛查出可能的
文章综合运用考古学的田野调查法、文献学的校勘法等方法,对兴城文庙碑林保存的长山海云寺、朝阳寺碑志进行了文献整理,结合地方志等文献对文本进行了考释。明代知名历史人物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利用有机载体液和特殊催化剂的储存和制取氢燃料新工艺,使原先装卸氢燃料所需的两个装置简化成一个装置。新工艺能大大降低成本和能耗,对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阐述了在社会体育中培养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怎样加强社会体育中的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将终身体育和体育人文精神结合进行探讨,提出
<正>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这次研讨会是关于民族声乐发展的专题性研讨,其目的是通过大家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