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习好坏关系学生未来学习情况及整个思维逻辑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作者以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为基础,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致力于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发展。
  关键词: 数学 高中 文化教育观 教学模式
  高中是一个关键阶段,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和实际压力,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数学文化教育观的含义
  高中数学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并把数学文化渗透到各个部分内容中。”数学文化教育的观念,主要指我们要充分认识数学文化的价值在教师教育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组织和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的文化价值,更全面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数学文化教育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其对待数学的精神,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品格,最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思路创新和总结,引导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二、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不同授课模式,以学生为本,锻炼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讲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科目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帮助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如高中数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一章(上册)“集合”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数字变化比较多,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概念和知识,举出生活中关于集合的例子。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形成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发现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例如高中人教版数学中会讲解到《概率》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概率是比较抽象的,高中数学教师们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现在很多商场为了搞促销,都会举办一些抽奖活动吸引顾客,虽然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抽奖,但是抽奖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概率问题,由于奖项设置的概率较小导致中奖概率非常小,常常是“谢谢参与”。
  3.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了解数学文化,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的各方面价值。基于数学文化教育观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强调数学文化各方面的价值。除此之外,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理论及数学知识概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数字、数量与形体、形状互相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从而培养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如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七节“圆的一般方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历史过程,使学生掌握圆的发展及其背景文化。可以导入情境教学,融入数学文化。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識和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中数学中难免有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理等,学生不能对这些知识完整把握,更不能学以致用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题目和实际生活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深刻理解,教师们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元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数学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广大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传播和利用,并且对课堂进行深刻的总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有活力,并且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的各方面价值,导入情境教学等,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渭清.论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712-715.
  [2]张维忠,徐晓芳.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47-50 70.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教师要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小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好习惯,积极开展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活动。  关键词:
摘 要: 阅读教育的开展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以后打开快乐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育 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的作用,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质,阅读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量的增加都做了全面的阐释。随着新课改对实际教学的指导,阅读教育应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过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指导作文教学:激发兴趣,树立习作信心;学会观察,养成观察习惯;重视阅读,提高语言能力;参加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修改作文,提高写作素养;积极评价,永葆习作热情。  关键词: 小学写作 作文教学 重视阅读 参与活动  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其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
摘 要: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作者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从教十年来,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 高等数学 基础课 学习方法  高等数学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让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性教学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增强可操作性。  关键词: 工科数学 研究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数学是工科高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不仅能提供数学知识解决各个专业面对的数学问题,还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
摘 要: 不等式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是数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几种在初等数学中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 初等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思路  2.其他方法  (1)反证法:运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掌握三点:①否定结论时,要注意结论的反面具有多样性时,须写出所有可能的结论;②反证法必须从结论的否定进行推理论证;③推导出的矛盾可能与已知条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学课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改革 教学效果  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议论不绝于耳,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在“滑坡”。造成质量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教学方法数十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显然,在目前形势下,高等学校要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